2025-07-02 星期三
深化劳动教育改革 赋能学子未来发展
——河南理工大学积极构建劳动教育新模式

  在新时代教育强国战略的宏伟蓝图下,劳动实践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正焕发着蓬勃生机与时代活力。河南理工大学立足学科优势与区域发展需求,以“创新融合,实践育人——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赋能学子未来发展为目标,以革新劳动实践载体为突破口,以创新驱动劳动实践教育模式升级为核心,聚焦创新性思维、创造性劳动能力培养,构建“实践场景多元化、育人路径融合化、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劳动教育新模式,让学生在学科前沿探索、专业优势激发、校园服务淬炼中躬身实践,既锤炼专业技能与劳动素养,又在“知行合一”中体悟劳动价值、提升劳动能力、厚植劳动情怀。

  河南理工大学将劳动教育置于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链条,系统性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起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劳动教育体系,让劳动精神与实践育人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学校以“五育”融合为核心理念,通过整合实践资源、创新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等路径,打造兼具时代特色与校本优势的劳动教育模式。一方面,依托工科背景与行业资源,建设校企联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将专业教育与劳动技能培养深度结合;另一方面,开发“劳动+工训”“劳动+创新”“劳动+思政”等系列特色课程,通过工程实践、创新训练、志愿服务等多元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劳动观念、锤炼意志品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劳动育人模式。这一探索不仅为高校劳动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以实践创新响应了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战略要求,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鲜活的“理工方案”。

  劳动淬炼青春底色

  实践书写奋斗华章

  为确保劳动教育高质量实施,河南理工大学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精心编制《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方案》,创新构建“1+6”劳动教育新体系。该体系以培养方案为统领,统筹推进工程训练、创新创业、特色专业、职业体验、服务性劳动和集体公益劳动六大实践模块,匠心设计40个主题鲜明的劳动教育项目,覆盖学校75个专业,吸引了1.3万余名学生参与。

  在“劳动教育周”活动中,学校创新创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结合自身优势,紧扣“创新劳动”核心定位,深度融合工程训练与创新创业教育,推出20余项前沿性、实践性较强的劳动教育项目。测绘、计算机、能源等11个学院34个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在科技与劳动的跨界碰撞中展现蓬勃活力:“AI赋能智能制造”项目探索人工智能与工业生产的深度融合,“3D打印应用实践”将创意设计转化为实体成果,“激光加工创意制作”激发学生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灵感,“沉浸式创新创业文化体验”以场景化教学点燃学生的创业激情。这些项目将科技前沿成果与劳动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触摸时代脉搏中培育创新思维,既彰显了学校劳动教育的特色,又在实操实训中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理工思路”。

  精准锚定学科优势

  创新劳动教育体系

  从劳动认知启蒙到专业技能锤炼,学校构建起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阶梯式劳动教育体系。在劳动认知启蒙阶段,通过开设劳动文化通识课程、举办创新创业训练营等方式,让学生在躬身实践中感悟“劳动创造价值”的本源意义,从实训车间的认知启蒙到实验室里的技能精研,形成“认知—体验—内化”的启蒙闭环;在专业技能锤炼阶段,打造“创新创业中心+智能制造训练中心”双平台,将创新创业创造、智能装备操作等专业技能训练融入劳动教育,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实现劳动和科学技术、劳动和专业素养的同步提升。这种贯通式培养既实现了劳动教育从价值启蒙到能力建构的纵向深化,又构建了“认知奠基—技能强化—素养升华”的全链条育人格局。

  医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等13个学院锚定学科优势,将专业特色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构建起差异化、精品化的实践育人体系。土木工程学院以“结构模型制作”为载体,让学生在力学原理的具象化实践中筑牢工程素养根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依托“计算机拆装大赛”,以赛促学,提升学生的硬件实操能力与专业技能;化学化工学院开展“环保手工皂制作”活动,将化学知识转化为绿色生活的创新实践;资源环境学院创建“非遗传承+劳动教育”特色模式,带领学生在绞胎瓷烧制、葫芦烙画等非遗技艺中感悟工匠精神,厚植文化自信底蕴;财经学院打造“防诈科普实践”品牌矩阵,通过案例解码、情景演绎与实战攻防,构筑校园金融安全的立体防线。这些实践项目以专业为舟、以实践为桨,既淬炼了学生的学科应用能力,更使学生在劳动砺炼中培育出精益求精的职业品格,让时代英才在“知行合一”的沃土中拔节生长。

  公益涵养时代品格

  践行社会服务担当

  为进一步涵养赤诚奉献的时代品格与践行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学校从创新思维激发到社会责任培育,深度挖掘劳动教育的多元育人功能,实现了从传统劳动教育到“专业赋能、创新驱动、公益引领”复合型劳动教育的全面升级,为高校劳动育人格局注入强劲动能。学校通过将创新思维融入劳动实践,以实践场景赋能育人实效提升,在锻造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多维度的劳动教育体验,构建起兼具时代特色与理工底蕴的劳动教育生态。

  学校深耕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沃土,为学生搭建起多维度、立体化的劳动实践平台,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积极组织学生参与食堂运营、校园环境维护等服务性公益劳动,当学生化身“食堂管理员”“校园美容师”时,“劳动创造幸福”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双手丈量出的实践哲思。这类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学生重塑了劳动价值观,在校园内外激起了“以劳育人”的共鸣涟漪,在创新型劳动人才培养、高校劳动思政育人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未来,河南理工大学将进一步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劳动教育中以创新为引擎、以实践为基石,成功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河南理工模式”,在校内弘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持续深化劳动教育改革创新,丰富劳动教育形式与内涵,着力培育兼具创新锐气、实践筋骨与社会担当的新时代建设者,为锻造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力量。

  (徐春浩 邓小玲 刘飞 尤越)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11深化劳动教育改革 赋能学子未来发展 徐春浩 邓小玲 刘飞 尤越2025-07-02 ——河南理工大学积极构建劳动教育新模式 2 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