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2 星期三
皖西学院法学院教工党支部
党建领航促发展 德法兼修育英才
  法学院教工党支部开展党性教育

  皖西学院法学院教工党支部以建设“法映山红”党支部为目标,立足专业、打造特色,依托安徽省第二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的重点项目,深入实施党建引领的“172”党建工作体系(“1”是指围绕立德树人、品牌建设抓党建,“7”是指聚焦“七个有力”,“2”是指强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在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创新优秀基层党建工作法、培育思政育人品牌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凝心聚力,党建引领有力度

  法学院教工党支部坚持将政治建设贯穿党建工作全过程,积极探索理论学习、组织建设、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党建引领新模式。通过创新理论学习机制,邀请国内权威专家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讲座10余场,组织党员开展理论阐释研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7篇,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法治实践智慧。同时,法学院教工党支部创新主题党日活动形式,打造“党建+普法”特色品牌,开展法律宣讲等实践活动50余场次,累计参与人数达万人次,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效能。依托省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平台,结合学科特点与育人实际精准施策、推动落实,持续完善组织制度体系,强化作风建设,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和群众组织力显著提升。

  同心共创,党建育人有亮度

  法学院教工党支部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品牌建设为抓手,以“三级联动”驱动“三力协同”,努力锻造“党建引领、师生共进”的育人新生态。一是提升党建工作引领力,通过建立“党支部—党小组—骨干党员”三级责任架构,设立党员示范岗与责任包干区,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党员干部主动作为、党群协同联动,开创党建组织建设的新局面。二是提升思政教育渗透力,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构建“线上+线下”沉浸式思政教育模式,推动德法兼修育人理念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法学院教工党支部获批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课程思政示范中心结项获评“优秀”等次,立项校级课程思政项目5项,实现思政教育全覆盖。三是提升赋能发展凝聚力,以党建赋能学科发展,推动教学科研协同创新,教师党员团队成功申报国家一流法学本科专业建设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10余项荣誉。教师党员在学科竞赛指导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赛事中荣获30余项奖项。

  聚焦发展,党建服务有深度

  法学院教工党支部立足革命老区法治建设需要,以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为契机,革新党建工作理念,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强化党建工作保障,提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形成了以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为目标的“党建+典型示范、党建+人才培养、党建+服务地方”特色工作新模式。

  “党建+典型示范”。法学院教工党支部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高度重视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着力推动党员在锤炼党性中强化责任担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教师自觉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培育出“安徽省十大法治人物”刘鑫等先进典型,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示范效应,新发展党员储虎荣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级奖项。

  “党建+人才培养”。法学院教工党支部依托思政育人品牌——“政法周末大讲堂”,定期邀请国内知名法学专家学者,围绕法学基础理论、社会热点法律问题及新颁法律法规等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引导学子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培育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党支部党员将教学改革与育人实践相结合,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多项教学研究项目获批省级立项,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

  “党建+服务地方”。法学院教工党支部着力打造“红色服务圈”,组织师生深入基层开展社区服务、暑期“三下乡”、乡村振兴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专业所长,赋能社会服务;与司法实务部门共建实习实践基地,促进法律实务与法学理论的良性互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通过模拟法庭、庭审观摩、专业见习等多元化实践教学,培养适应地方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为法治六安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张涓 台启珍 王雪)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10党建领航促发展 德法兼修育英才 张涓 台启珍 王雪2025-07-02 皖西学院法学院教工党支部 2 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