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2 星期三
守护残障学生的读书之路

  给予残障学生等特殊群体更多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让他们有勇气、信心成为更好的自己

  据媒体报道,在宁波大学毕业典礼现场,中国史专业硕士尹龙的帽穗被郑重拨正的视频走红网络。

  “别说读书太苦,那是我看世界的路”,这是尹龙在社交平台的签名,也是他重复多次的一句话。1997年,尹龙出生在安徽农村,因出生时缺氧导致脑瘫。回顾求学路,尹龙最深的感受就是“感恩”。他感恩父母、学校、老师、同学,因为没有他们的帮助,自己的学习之路就不会如此顺利。

  与健全人相比,尹龙的求学之路要经历更多艰辛与曲折。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价值认同,对“读书有用论”的深信不疑,尹龙用自己的励志故事,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对学校而言,当用心用情保障残障学生等特殊群体接受教育的权利。面对视障、听障、脑瘫等残障学生,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不论是花几十万元为听障学生购买专业设备,还是“为轮椅女孩安装电梯”,抑或是“轮椅上的拨穗礼”,许多新闻报道里的故事令人动容。这些学校对残障学生的关心关爱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之中,彰显于日常生活的细节里。

  对于家庭教育来说,残障孩子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人生注定黯淡无光,他们同样需要被点燃希望之灯。“读书是我看世界的路”,正如尹龙所深信不疑的那样,梦想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他强大的精神动力。教育和引导残障孩子不迷茫、不沉沦、不放弃,让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成为残障孩子的文化基因,家庭教育重任在肩。

  人应该从各种磨难中走出来,精神上强大起来,变得更坚强。对于残障学生自身来说,求学之路的困难与障碍,是精神成长的必由之路。虽然来路或许不易、命运或许不公,但总有些人没有被苦难所击倒,而是用强大的精神力量来突破身体障碍,成为更加强大的自己。尹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拥有乐观的心态、顽强的毅力和奋斗的精神,任何人都可以发光发亮。

  “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常用于教育弟子的命题,也是我们每个人面临的终身课题。“读书是我看世界的路”这句朴素的话语中,饱含着笃定的价值信仰:读书不仅是为了拿到学历和文凭,它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塑造我们每个人与众不同的“意义之网”,塑造我们认识世界的眼光与格局。

  如今,教育作为重要的社会流动渠道,承载着无数人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的渴望与希冀。在建设教育强国的道路上,每个孩子都不能少,每个人都不能掉队。给予残障学生等特殊群体更多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让他们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得到更多的善意和温暖,有勇气、信心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教育应有的温度,也是社会文明的进步。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教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评论·时评 02守护残障学生的读书之路 杨朝清2025-07-02 2 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