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1 星期二
三维共生 三链协同 三阶递进
——徐州医科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卫生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在建设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作为卫生体系设计者、健康治理执行者、管理效果评估者,卫生健康管理人才需兼具医学知识、管理能力与创新思维。徐州医科大学管理学院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能力供需脱节、学科融合度低、实践转化断层等问题,依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启动卫生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能力本位教育为理论基石,围绕能力规格、教学体系和实践转化推进系统改革,通过深度调研全国97家医疗卫生行政企事业单位,构建以“懂医—精管—能创”为核心的“三维三链三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从“知识灌输”到“能力生成”的系统性变革,培养集医学知识、管理能力与创新思维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核心内容:构建“三维三链三阶”人才培养模式

  (一)需求引领,形成“三维共生”能力规格

  组建团队,与全国97家医疗卫生行政企事业单位,包括卫生健康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医保部门、医药企业展开深度调研与交流,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开发职业化能力图谱,形成“懂医、精管、能创”能力规格;配套能力测评量表,包括54项可测量指标,贯通“培养—考核—就业”全链条,实现培养标准与岗位需求深度对接。

  (二)交叉融合,打造“三链协同”教学体系

  构建“管医融合”课程体系:从医学课程提取管理相关医学知识,并针对医疗管理问题进行讲解,摆脱服务临床的大而全的医学课程;以医改实战场景串联“医疗保险学”“卫生经济学”“医院管理学”等跨学科课程,形成“问题点—课程线—策略面”教学链条。构建“双师四能”师资团队(“双师”是指医师和学校教师,“四能”是指医学背景补能、行业实践赋能、数字工具培能、创新创业训能):师资引进和授课教师设医学背景门槛;教师需完成6个月行业实践,经过“Python→Tableau→区块链应用”三级培训。构建“问题推演”教学模式:开发包含医学情境、管理问题、技术工具的三维案例库,实施PBL教学和政策沙盘推演,培养跨学科分析与决策能力。

  (三)实践赋能,构建“三阶递进”转化机制

  实训体系奠基:建立“一中心、三平台”实训体系,嵌入医保控费、公卫应急等场景,以模拟训练学生系统决策能力。实战基地淬炼:实习跟岗观察为真岗实责,学生独立承担≥5项管理任务,优秀者担任“助理”参与决策。深度反思升华:每周记录《管理实践反思周志》,定期组织案例研讨;将实习问题转化为毕业论文选题,成果提交医疗机构,实现“实践—研究—应用”闭环。

  创新突破:从理念到机制的系统性突破

  卫生健康管理人才“三维三链三阶”培养模式实现了“三维共生”能力规格的根本性突破,首创“懂医—精管—能创”立体化标准,打破传统平面培养框架;构建了“课程—师资—教学”三链协同的跨学科教学模式,通过医学知识管理化、“双师四能”培养、场景驱动教学破解学科分立难题;创设了“虚拟仿真—实战淬炼—深度反思”三阶递进机制,将能力转化周期从1年缩短至6个月,形成“做中学、创中思”的实践育人模式,实现从理念到机制的全链条创新。

  推广应用:从本土实践到国际输出的多维影响

  “三维三链三阶”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岗位适配率从65%升至95%,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水平。育人成果被多家权威媒体关注报道,被南京医科大学、江苏大学等15所高校学习、借鉴和采用,荣获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基于教学改革实践形成的“三维共生能力生成”理论著作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获得国家卫生健康部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知名专家的肯定性评价。2021年,专业获批江苏省品牌专业、国家和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跻身国内卫生健康管理本科教育第一方阵。建成“医—管—数—创”融合课程体系,“医学统计学”入选江苏省精品课程,“卫生事业管理学”入选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团队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2024年,徐州医科大学与韩国延世大学共建卫生健康管理相关课程和卫生健康管理人才交换生培养模式,“三维三链三阶”培养模式实现从本土经验到国际模式的升级。

  徐州医科大学管理学院卫生健康管理人才“三维三链三阶”培养模式通过“需求—供给—转化”的系统性改革,构建了卫生健康管理人才培养的“徐医大方案”,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未来,管理学院将进一步深化“医—管—数—创”融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向智能化、国际化方向升级。

  (赵云 苗春霞 方锦花 温宗良)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08三维共生 三链协同 三阶递进 赵云 苗春霞 方锦花 温宗良2025-07-01 ——徐州医科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卫生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2 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