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 星期三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
“三位一体” 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构建了“以常态课堂为主阵地、以特色课程为突破口、以创新班型为试验田”的“三位一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专业特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和未来栋梁。

  常态课堂:夯实创新素养根基

  课堂教学不仅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核心环节,更是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主阵地。学校以“常态课堂”为育人主渠道,通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一是问题导向的深度教学。学校推行“情境—问题—探究—实践”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探索和实践。以地理课堂“土壤分析与改良”为例,学生对植物生长问题进行探索实践,培养系统思维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跨学科跨领域融合实践。学校勇于打破学科壁垒,提升核心素养。例如,学生通过“语文+生物”融合,编写《学校草木志》;通过“信息技术+数学”融合,探究人脸识别中的数学应用。

  三是数字化教学融合创新。学校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蜕变。例如,在“地理+物理”全球变暖分析中,运用人工智能实现数据可视化,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全面提升插上翅膀。

  特色课程:点燃个性发展引擎

  学校从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视角出发,根据各学段不同潜质的学生特质,构建“基础+拓展+卓越”三级课程体系,实现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和学有所创。

  一是科技创新课程。学校成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开设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人工智能以及工程科学等课程,对有科学兴趣和潜质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基于地球与环境、中医药、分子生物三大高新实验室平台及其资源,构建特色课程群,培养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创素养。

  二是人文社科课程。整合校内外资源,开设文学、历史、哲学、美学、国际金融等特色“博士课程”。学校组织学生走进专家工作现场,了解学科前沿,培养他们的科研学术思维。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学校作为北京市遨游计划项目研究基地校、首批北京青少年“模拟政协”实践基地,开设“雏鹰建言”“模拟政协”等实践类课程,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开设“议题学习”课程,将科学问题与社会学问题紧密结合,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和决策能力。

  三是艺体特色发展课程。学校构建以全学段“金帆合唱团”为核心,包括“阳光管乐团”、戏剧和舞蹈团在内的一体化艺术教育课程谱系,推进艺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校“金帆合唱团”多次荣获北京市学生艺术节合唱展演一等奖(金帆组),多次在国际合唱比赛中荣获金奖。

  学校既是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校,又是北京市体育项目(游泳)传统校,还是西城区体育传统校,开设的游泳、篮球、武术、田径、舞龙舞狮等社团特色课程深受学生喜欢。

  特色班型:打造人才成长特区

  针对学生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选择与需要,学校实施“特色班型、分类培养”的育人新模式。

  一是“遨游特色班”。学校依托英语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优势,提供个性化精品课程,采取小班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

  二是“1+3贯通项目班”。学生在初二年级结束后进班学习,从初三直升高中,采取小班化教学,以科技和艺术课程为特色,凸显衔接与贯通、科技与创新、个性与多元,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

  三是“高中英才班”。学校基于脑科学应用和高新实验室课程,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采取小班化教学,实施分类教学和个性化指导,培养具有人文底蕴、科研能力与创新品质的复合型人才,为“双一流”高校输送优秀创新人才。

  经过近3年的实践探索,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再创新高。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比赛中共有1500余人次获奖,在国家级别、北京市级比赛中获奖300余人次。教师获得北京市级以上奖项近百项,如荣获北京市教育系统“育人榜样(先锋)”、北京市中小学紫禁杯优秀班主任、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喜爱的班主任”等称号。学校获得多项荣誉,如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一体化长贯通人才培养项目”基地校等。

  教育浸润生命,创新成就未来。新时代新征程,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让每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为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赵金龙)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07“三位一体” 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赵金龙2025-04-30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 2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