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北科马院”)充分意识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探索并利用数字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独特功能,借助数字技术重塑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打造数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教学科研管理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和动力,提高学生学习效能,通过持续的实践探索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建设。 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北科马院充分认识到数字技术在顺应时代发展、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化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难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深度应用,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北科马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建设,在数字时代顺势而为,与北京文华在线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于2018年成立全国首家“数字马院”,并投入使用。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需要。北科马院创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通过综合性、数字化信息平台,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库和资料库,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中备课。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建设是化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难题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紧跟形势、教材内容变动周期短等特征,对于资源匮乏的高校来说,准备好一堂思政课是一个难题。北科马院依托“数字马院”平台,通过统一备课的方式,解决一些资源匮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供给不足的问题。 打造高校数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别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数字技术驱动北科马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以构建智能化教学场景与多维交互平台的方式,创设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与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引领与实践转化能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综合提升。第一,北科马院努力拓展既有的物理教学空间,创设实践性、场景式、体验式的智慧教学空间。学院借助VR眼镜和手柄,在课堂中构建虚拟现实教学场景,开发“脱贫攻坚”等主题仿真教学系统,革新传统教学模式。第二,北科马院基于数字化教学平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后,通过对教学行为大数据的量化分析和学生、督导、同行、社会等多维度评价,对课堂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实现教学效果的精准反馈与教学策略的迭代优化。 搭建数字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管理平台 2020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要“建立健全优质资源共享机制,支持各地各高校搭建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平台,分区域、分学科专业领域开展经常性的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教师教学培训等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优质资源在各区域、层次、类型的高校间共享共用”。2022年,《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数字技术平台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学习环境,方便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通过网络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而且有利于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在线进行教学辅导和交流,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北科马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建设,搭建“数字马院”平台,根据受众需求将平台划分为教师应用、学生应用、管理服务三大板块。第一,在教师端,北科马院为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获得教学和科研资源支持,同时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在教学云辅助平台、无纸化考试系统、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系统、教师科研支撑平台等方面完善数字平台建设。第二,在学生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北科马院通过建设文献资源平台、研习交流平台、实践能力提升平台、个人档案系统,完善数字平台建设。第三,从管理服务角度来说,为了更好服务于学科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工作,北科马院通过建立数据库、提升工作规范性和效率等举措完善数字平台建设。 (李芳 朱晨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