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中国战略纵深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浪潮奔涌向前的大背景下,如何让体育真正成为中职学生成长的“刚需”?重庆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以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在中职体育领域改革创新。这所毗邻长江、浸润巴渝文化的职教院校,自2021年起深耕“四元融通·四阶递进·四链耦合”三维联动育人模式,协同开州区龙英文武学校,用4年时间构建起体教融合的“开州模式”,让体育不仅成为强健体魄的“标配”,更化作砥砺品格、赋能成长的“硬核”动力。 破局:三重困境下的育人之思 在以往的中职体育教学中,学校在某种程度上面临着三重困境:健康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分离割裂,让学生在挥汗如雨中难觅科学锻炼的真谛;基础技能与专项技能的断层式培养,导致体能短板成为学生职业发展的“拦路虎”;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完善,让体育育人的社会价值难以落地。 学校按照有关体育教学的要求,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为行动纲领,锚定“健康筑基、技能精进、人才贯通”三维目标,开启了一场中职体育的“基因重组”。这场改革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革新,更是育人理念的重构——当健康知识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说教,当基础技能成为攀登专项高峰的阶梯,当体育人才培养链接职业发展通路,中职体育的育人价值得以凸显。 重构:三维联动背后的创新实践 一是知识与技能的深度融合,构建四元融通的沉浸式教学场域。在开州职教中心武术课堂,学生扫码即可观看《武德拳健康文化手册》动态演示视频,这一“知识模块化拆解—技能分层达标—专项数字孪生”的教学场景,正是学校“课程重构+校企协同+数字赋能+文化育人”四元融通教育生态的缩影。学校联合开州区龙英文武学校将运动生理学等知识拆解为5分钟微课,嵌入12个专项训练,跆拳道课程运动损伤率在课程实施半年内降低10%,学生高危动作预警响应速度提升18%。其“三年体能进阶模型”成为西部地区20所学校的体育课程标配。同时,以“瑞兽金狮”为载体融入武德精神,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自编“武德拳”,辐射成渝地区20所学校,并登上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推动“以武育德”从理念落地为文化实践。 二是从基础到专项的科学跃升,打造四阶递进的精准训练体系。拳击队员需通过智能测试解锁进阶训练,这是学校“基础分层达标→数字孪生校准→闯关进阶强化→标准引领推广”四阶训练体系的具体体现。学校创新“基础技能闯关进阶制”,将12项基础技能划分为5个智能考核段位,为800余名学生定制训练方案,技能训练效率提升40%。其中,“三年体能进阶模型”以数据驱动实现标准化升级,培养15名全国冠军,基础达标率为98%,学校制定的标准被纳入地方体育教学标准,成为中职体育训练的精准化案例。 三是从校园到职业的立体贯通,创新“四链(人才—岗位—评价—数据)耦合”的人才孵化机制。散打专业学生李孝艾获取了攀岩户外指导员资格证,直接签约多家文旅企业,其成长轨迹是学校“四链耦合”人才输送机制的生动写照。“冠军导师驻校制”让健将级运动员常驻带训,将国际赛事经验融入教学。“1+X证书直通”计划使攀岩、散打方向的学生全部获取职业证书,23人直通企业实习,6人签约职业俱乐部。6名国家健将级运动员均出自学校社团,让“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更具含金量。 蝶变:多维突破下的育人答卷 4年深耕,三维联动模式结出丰硕果实。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跃升至97%,近视率下降15%,武术队摘得全国跆拳道、拳击等锦标赛4金4银9铜,更培养出亚洲冠军级选手;56人通过体育单招升入本科,23人签约职业俱乐部,实现了育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跃升。 在区域辐射层面,“开州经验”正成为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谐振器”——《武德拳健康文化手册》惠及成渝地区3.5万名学生,“攀岩1+X证书衔接”模式被两个省份的14所学校引用;每年举办的“武魂艺术节”已成为区域文化品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主创的“瑞兽金狮”登上央视春晚,广获好评。从课程资源到训练体系,从人才输送到文化品牌,这套可复制的体教融合模式,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鲜活的基层案例。 站在新起点,学校将继续深耕三维联动模式的“责任田”,拓展产教协同的深度,让更多学生在体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成为德技并修的时代新人。 (李云 陈善林 李城江 陈珺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