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家庭教育与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双重命题下,如何破解儿童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缺教材、缺师资、缺机制”的困境?重庆市丰都县以改革破题,从2016年开始,校家社协同推进中小幼性健康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与保障,被山东、四川、云南等地学习推广。 丰都县示范幼儿园:“四知”模式,科学启蒙 丰都县示范幼儿园创新构建“四知”性教育模式,通过“情境认知筑基、活动感知赋能、体验辩知提升、家园伴知共育”四大维度系统推进。 在课程建设方面,幼儿园开发涵盖身体认知、社会交往等12个主题的模块化园本课程,运用互动绘本、人体拼图等可视化教具建立科学认知体系,并动态融合社会热点生成即时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幼儿园构建“认知—体验—迁移”螺旋式活动框架,开展职业角色互换、安全情境模拟等游戏化教学,融入STEAM理念,培养幼儿的性别平等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 同步打造“1+3”家园共育资源矩阵,研发教师指南、家庭活动包及动画微课,建立三方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妇幼保健机构搭建数字化支持平台,形成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育人生态,系统促进幼儿健康人格与核心素养发展。 丰都县实验小学校:家校共育,织就保护网 丰都县实验小学校以“情境触动、认知联动、辨析互动、实践驱动”为核心,创新构建“四动”青春健康教育“大课堂”,为学生成长赋能。 情境触动,浸润心灵成长。利用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等,打造“实小青春小剧场”,学生自编自演心理剧10余部,通过角色扮演传递抗压、防欺凌等知识。认知联动,家校协同共育。搭建“家校共育云平台”,定期发布微课程,同时联动医疗机构、社区组织,干预家庭暴力事件,家校共育成效显著。辨析互动,消解青春困惑。组建100人制“青春导航师”队伍,每学期提供“一对一”辅导200余人次,学生参与心理健康团辅10场次,测评实现全覆盖。实践驱动,赋能全面发展。建立“五课五评”机制,开设“磨课坊”6个,每学期定时间、定内容开展“健康青春”示范课活动。通过模拟法庭进校园等实践驱动,构建青春健康教育新生态。 丰都县平都中学校:法治引领,重塑价值 丰都县平都中学校构建“三思”教学模型,以“读案思危”“议案思策”“举案思行”为教学环节,旨在引导学生从案件感知到策略思考再到行为应急,逐步深化学生对性健康问题的理解,培养应对能力。 “读案思危”是“三思”教学的起点,通过阅读真实的案例,帮助学生感知和辨析现实生活中的潜在性风险与性陷阱。“议案思策”是“三思”教学的核心,通过案例分析、小组批判性的讨论和专家引领性的讲座,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性道德、性伦理等问题,认识到性行为的法律边界,实现个人价值观的再塑造。“举案思行”是“三思”教学的落脚点,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性健康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对能力。该模型从“读案—议案—举案”共同服务于性健康教育的整体目标,通过“思危—思策—思行”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型,为性健康教育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保护学生健康成长。 丰都县实验中学校:灯塔指引,思辨成长 丰都县高中性健康教育课程是在幼小初性心理发展基础上,结合高中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发展规律设计的。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与思想观念发展正处于关键且相互交织的时期,学校面临的性健康教育问题更加复杂。所以,丰都县实验中学校高中课程环节设计具体如下:一是聚焦问题、表达交流;二是小组合作、条分缕析;三是总结汇报、认知提升。 教学上从现实案例入手,重点从“四理”上进行分析:一是说事理,即讲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二是讲道理,即从主观、客观两个角度,辩证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全面、客观地认识事件;三是知法理,即从法律法规的角度辨析事件,引导学生树立规范意识、权益保护意识和法治思维;四是明哲理,即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深度剖析事件中所涉及人物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引导学生辨是非、明价值。“四理”教学模型犹如一座灯塔,从“情”“理”“法”“思”四个维度一体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当改革的犁铧划破沉默的冻土,丰都县已悄然织就一张覆盖生命全周期的守护之网。这场以“校家社协同”为名的教育革命,让30万个丰都家庭见证:性健康教育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儿童青少年成长的铠甲;家庭教育不是孤独的远航,而是共执的明灯。教育的本质,是让生命在光明处生长。丰都县校家社协同推进中小幼性健康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表明,当机制创新遇见良知教育,沉默的荒原也能开出绚丽的花朵,而那些曾被风雨淋湿的青春,终将在科学的星空下走向辽阔与自由。 (冯永权 王小梅 隆露 陶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