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重庆市云阳职业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云阳职教中心”)开展了“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融合驱动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针对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评价育人等关键环节,创新并实施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强化文化育人:以“文化”铸魂,构建“红色+”精神家园 凝聚精神文化,筑牢育人坐标。挖掘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升级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具有地标特色的“梯”文化,建设工匠馆,构建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教育体系。涵育环境文化,营造育人磁场。建设校内“大思政”教育实践中心和校外“云阶思政”系列实践基地。培育制度文化,夯实育人基石。建立“三共”(共心、共为、共情) 思政教育、“三实”(实心、实行、实得) 德育、“两融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融合)实践体系。 强化课程育人:以“实心”夯基,构建“职业+”小课堂生态 内容拓维,思专融合。建立“思专联合”教研机制,开发《课程思政实践指南》、“思政图谱”,编制《职场素养》《梯文化》等读本,强化思专融合。资源助力,多维共建。建立云资源库、智慧体验馆,开发《九爱》特色德育读本。教学革新,数智体验。建立智慧思政体验馆,开发职业研学项目,构建思政数字教学平台。 强化实践育人:以“实行”固本,构建“社会+”大课堂网络 搭建实践平台,凸显知行合一。建成校内“1+7”重庆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以及35个校外实践基地、7个志愿服务平台。开发实践项目,淬炼服务能力。协同开发社会服务实践项目近百个,红色文化讲解、助农电商直播、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优化实践体系,强化德技双修。建立“技能、创新、服务”“3+N”内容、“班级、社团、团委”“3+N”组织、“学校、社会”“2+N”阵地的实践体系。 强化评价育人:以“实得”强身,构建“数字+”评价机制 制定矩阵标准,绘制素养图谱。“职业+”小课堂设置“九爱”评价指标,“社会+”大课堂设置“九行”评价指标,建立“九得”综合评价体系。开发数字平台,构建云图系统。开发“思想政治素养测评系统”、“三实”德修APP,对学生思想政治表现进行动态监测。创新结果应用,畅通成长通道。设置“岗位能手”“三实之星”等表彰项目,形成“梯梯向上、步步精进”的成长发展通道。 强化育人成效:以成果为导向,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云阳职教中心创新“大小两个课堂”的思政育人理念,打造“‘三实’德育”特色,构建“三共三实两融合”课程思政模式,构建基于数字的动态评价机制,有效推动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成果丰硕。获云阳县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立项重庆市级重点德育课题、教改项目3个,建成重庆市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重庆市立德树人特色项目实践研究基地、重庆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重庆市首批中小学“红岩思政”研学精品线路。获得重庆市委宣传部门等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奖项19个,入选重庆市家校共育优质课例2个、重庆市德育优秀案例4个,获批重庆市德育优秀课程2门,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各1个,重庆市名班主任工作室1个,获得重庆市德育精品课程一等奖1个。教师出版专著2本,发表论文17篇,形成优秀典型案例58个。 成效显著。5年来,学校思政工作覆盖校内学生2万余名,承接校内外中小学生思政研学超3万人次。学生职业素养达标率提升40%,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98%,企业满意度连续4年超97%,用人单位满意率在95%以上。培养重庆市“新时代好少年”等重庆市、国家优秀学生500余名,学生获国家级别、重庆市级技能大赛奖300余人次,涌现出众多优秀学生。 示范辐射广泛。全国有50多所学校400余人次来校考察学习,到山东、广西、四川及重庆市内20多所学校进行交流、讲座。学校承办了1次国家级别会议、4次重庆市级会议进行专项推广,在全国各类会议上、培训活动中进行了20余次专题发言。在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举办“课程思政”“特色德育”两个专题讲座,选课人数超13万。 社会影响深远。学校被多家权威媒体关注报道,网络点击量超20万次。学校“大思政”教育实践中心接待重庆市内外各界人士超万人,成为重庆市知名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基地,形成“三实”德育、“三共三实两融合”课程思政、“尚上云职”等重庆市内外知名思政品牌。 (刘华 余志国 丁小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