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当下,影像艺术领域的人才需求正经历着深刻变革。作为艺术教育领域的重要力量,鲁迅美术学院影像艺术学院积极应对这一趋势,通过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为学生搭建起多元化、高质量的就业平台,在艺术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促进课程体系与实际社会需求的深度匹配,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筑牢根基。 推动影像艺术 人才培养的结构性转变 学院通过深入调研行业动态、与企业密切沟通,精准把握当下市场对影像艺术人才的需求,基于调研结果,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优化。例如,在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增设了“影视AIGC”课程,培养学生在虚拟现实影像领域的创作能力。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当下,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内容创作成为热门领域。学院顺势而为,为摄影和影视相关专业开设了“影视摄影基础”课程,让学生掌握新媒体影像的制作技巧与传播规律。除了课程方面的创新转变,学院还邀请业内专家举办讲座,如在2025年3月举办了“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入选作品短视频创作解析分享会”,通过展示、探讨优秀短视频作品,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创作经验。此外,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锻炼自己,学院还创新性地推出“项目嵌入课堂”教学模式。 在“影视特效与合成”课程中,教师与影视制作公司合作,引入正在制作的真实影视项目。学生分组承担项目中的剪辑、特效制作等任务,从项目策划到成品交付,全程模拟真实工作流程。这种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接触到行业前沿技术和实际问题,有效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积极推动与行业协会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使学院能够及时了解行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确保课程内容始终与社会需求保持同步。同时,学院还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为课程内容的优化提供专业建议。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定期组织校内教师参加行业培训和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确保教师能够将行业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经过一系列改革,学院的课程体系与实际社会需求实现了深度匹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不仅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影像艺术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 搭建一体化育人平台 为了打破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壁垒,鲁迅美术学院影像艺术学院以产学研协同为核心,构建了“课堂—实践—就业”一体化育人平台。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将行业需求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对接。例如,“沈阳影集”摄影项目由鲁迅美术学院影像艺术学院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合作,10位摄影专业的青年艺术家参与其中,运用沈阳多元的城市语境,以丰富的观察视角和艺术化的观点进行艺术创作,通过影像、视觉传达等方式向大众展示沈阳的热情和活力,带领观者了解沈阳的历史和现在,以及沈阳市民与旅居沈阳的外籍人士的生活。 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影像艺术学院影视专业学生参与第21届上海国际大学生广告节参赛项目,围绕品牌命题进行创作。学生在作品中注重构图以及视听元素的运用,将产品特性隐藏在漂亮的画面和有趣的故事中,吸引目标群体并与之产生共鸣,两部参赛作品荣获三等奖。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搭建创作、参赛的平台,帮助学生参与行业制作、了解就业需求,通过一体化育人平台,学院为学生铺就就业坦途。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保障 为了确保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可持续发展,鲁迅美术学院影像艺术学院建立了一系列创新机制。学院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改革,例如,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学院尝试“双导师”培养,为学生配备一名校内专业教师和一名行业导师。校内专业教师负责学生的专业理论教学,行业导师则从行业实践的角度,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项目经验等方面的指导。在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双导师”共同参与指导,确保毕业设计作品既具有学术价值,又符合行业标准。学院制定了实践学分认定制度,学生参与企业实践、项目竞赛等活动均可获得相应学分。这一制度鼓励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博物馆、地方文旅企业合作开展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学生运用摄影、3D建模等技术,对辽宁地区的历史建筑、文化遗址、文物等进行数字化采集与整理。影像艺术学院凭借深厚的专业积淀,为行业持续输送专业素养高、创新能力强的优质人才。众多毕业生投身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部分毕业生入职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在岗位上,他们充分发挥数字影像技术专长,对馆藏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让珍贵的文物数据得以留存。面对古代书画,他们运用专业的色彩管理与图像修复技术,对数字图像进行细致修复与还原,让古代书画重焕生机。在数字化考古工作中,毕业生创新地将摄影测量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为考古现场构建出沉浸式的数字档案,实现文物的保存与虚拟展览。 形成影像艺术 人才培养与就业的良性循环 鲁迅美术学院影像艺术学院的产学研协同育人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近年来,学院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学生在各类行业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作品得到了行业的普遍认可。在艺术教育与产业融合的时代浪潮中,鲁迅美术学院影像艺术学院的实践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产学研协同育人不仅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就业平台,更实现了教育与产业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影像艺术人才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拓展与企业的合作领域。学院计划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探索人工智能在影像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加强与国际知名艺术院校和企业的交流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影像艺术人才。同时,学院将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服务,形成影像艺术人才培养与就业的良性循环,为推动影像艺术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孙小川 孙虹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