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高校新风
2025-04-22 星期二
全域育人 金牌筑梦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构建“全域型”教练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国际体育赛事频繁举办,体育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体育文化的广泛传播推动了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家出台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文件,鼓励体育院校创新模式,提高体育人才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基于此战略背景,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创新构建了“一核三维四递进”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覆盖全域、分类卓越”为理念,以提升执教技能为核心目标,构建“理论课程体系优化、实训平台实战演练、反思性实践机制构建”三维联动培养模型,确立三维教练体系,打造“四阶递进”的实践模式,深度聚合资源,深化实践合作,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助力体育事业发展。

  需求导向 构建分类培养体系

  学院根据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结合办学定位和学科特色,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竞技教练专业化,学校教练复合化,社会教练多元化”的培养目标。与四川省运动队等专业队和职业体育俱乐部紧密合作,建立“双导师制”,校内导师负责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和基础技能培养,实战导师凭借丰富的赛事实战经验,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训练,提升赛事实战能力,为成为优秀的竞技教练奠定坚实基础。创建体教融合模式,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课程设计能力以及青少年体能训练指导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针对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开设体育俱乐部的经营与管理、运动机能评定与处方、体育市场调研与策划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体育俱乐部经营、社区体育服务、运动机能评定等方面的能力,为服务社会体育事业发展做好准备。

  无缝衔接 贯通递进培养路径

  学院打破传统培养模式的局限,实现不同学习阶段、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顺畅过渡与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撑。推进课程“三维融合”,在基础能力层,重构核心课程群,建成四川省竞技体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在专项模块层,开设选修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相应的模块进行深入学习。在实践融合层,构建“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平台+国际项目”实践网络,了解行业实际需求,提升实战能力,拓宽国际视野。优化实践“四阶递进”,在认知阶段,开发实训系统,让学生深入了解体育行业的不同领域和岗位需求。在专项阶段,学生根据自选的方向,进入专业运动队、体育运动学校、中小学或体育俱乐部进行专业实训、见习。在综合阶段,创新“数字孪生+真实场景”混合实训模式,学生通过撰写毕业论文、组织参与校内外竞赛、虚拟仿真训练等,提升专业综合能力。在拓展阶段,构建“专业认证+创新创业孵化”提升平台,选派优秀学生参加培训课程,提升就业能力。

  多元协同 打造育人共同体

  学院积极挖掘各方资源,发挥合力,致力于打造政府部门、学校、企业、行业等多方参与的育人共同体。与四川省体育部门、泸州市体育部门等共建实训基地。联合杭州万维镜像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软件,获软件著作权2项。联合润尼尔公司开设投篮技术方法与运用的虚拟仿真实验、乒乓球裁判员虚拟仿真等课程。深入社区开展“体教融合”和“三下乡”服务,累计服务居民6000余人次。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国家银奖1项、铜奖2项,获网球、篮球、足球教练员资格认证3000余人。建立“国际—全国—省级—校内”四级赛事体系,组织学生参与奥运会、全运会、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全国大学生锦标赛等赛事保障与竞技,提升社会影响力。近3年,学生获得以2024年巴黎奥运会小轮车冠军、艺术体操团体冠军为代表的金牌105枚,100余人次在奥运会、亚运会、世界锦标赛等大型赛事中提供赛事执裁和服务保障。

  专业赋能 拓展教师发展模式

  学院根据人才培养需要,构建“教学+科研/训练/竞赛”复合型教师发展模式,硕果累累。建成两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成国家一流专业及以国家一流课程乒乓球、篮球为代表的课程群,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出版国家规划教材2部,主编《小网球竞赛规则》《小篮球教练员指导手册》等行业标准3部,建设省级竞技体育虚拟仿真中心一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4项。培养中国乒乓球队、网球队、板式网球队等教练员156人,基层体育教师340余人;近5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3项,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两项,完成政府部门决策咨询项目7项;培养国际级裁判12名。

  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入探索和实践“全域型”教练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国家和地方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杨成波 彭健 岳海鹏 刘永峰)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风 10全域育人 金牌筑梦 杨成波 彭健 岳海鹏 刘永峰2025-04-22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构建“全域型”教练人才培养模式 2 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