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为宗旨,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大工程来抓,基本构建起广覆盖、保基本、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普及而有质量,普惠而有特色”的学前教育发展之路,2024年入选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山东省科学保教引领区。济南市历下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学前教研部(以下简称“学前部”)作为区域内管理和指导学前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幼儿园数学教育研究工作,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精神,以济南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重点课题)“学前教育区域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研究”和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创新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聚焦数学核心经验,通过培育优质师资、构建数学教学体系和智慧赋能教研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系统的数学教育研究工作,有效推动了区域内幼儿园数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精进笃行,培育学前教育教学改革核心力量 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学前部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成长平台和学习机会,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是制定清晰的学前教育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大力实施“Y”字形教师成长计划,并与区级新教师入职培训、教师自主成长“追光工程”、“青蓝工程”、“名师领航”工程相结合,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培训、研讨会和教学观摩活动,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前教育领域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全力推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进阶,着力打造“高精尖”的新时代教师队伍,历下区生均优师率位居山东省前列。 二是科研引领,项目带动。学前部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引领各幼儿园开展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实践探索,同时推进“悦成长”科学保教项目建设,确定了重点项目、提升项目和创新项目三大类别共8个项目,辐射带动历下区126所幼儿园,形成“1+8+126”的项目研究模式,以项目带动实践研究,其中数学项目就是重点项目之一,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并推动了区域内幼儿园数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是教研驱动,赛事激励。建立“区—组—园”三级联动的教研管理机制,定期组织区级教学研讨会、组级教学观摩和园本教研等活动,并将日常的专业素质考核、活动组织、案例评比等有机融入区级赛事,实现历下区教师参与教研全覆盖。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教师从对数学教育活动组织信心不足转变为能够游刃有余地开展活动,仅在2024年的市级优质课评选中就有4节数学活动课例在7节获奖课例中脱颖而出。 深度研究,构建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教学体系 学前部引领历下区各幼儿园开展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实践探索,针对数学教育活动中的痛点难点,将数学活动与一日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其他领域相融合,构建了幼儿园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教学体系。 一是数学活动与一日生活活动融合。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包括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幼儿的发展中都有着独特的价值,都是进行数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幼儿日常数学活动的开展中,引导幼儿从“理解数学概念”到“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幼儿养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例如,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自主签到墙,签到墙上设计了天气播报、日期、温度、时间、姓名等内容。幼儿早晨来园时进行自主签到,根据表格上的提示,书写自己的名字或学号,教师统计来园及缺勤的人数,在此过程中幼儿能够自然地学到比较、统计等数学经验。 二是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融合。首先,在区域游戏中渗透数学学习。教师依据幼儿的关键经验和生活需要选择内容与投放区域材料。例如,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家里投放和人数相同的图书、杯、碗,根据小班幼儿用数词描述事物的关键经验,引导幼儿发现“我家有几件物品”“可以接待几个客人”等,在情境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数量关系。其次,在其他游戏活动中渗透数学学习。例如,在传统游戏中渗透数学学习,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点数、对称等数学核心经验完成套圈、投壶、剪窗花等活动,既培养了幼儿的文化素养,又让幼儿体验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三是数学活动与其他领域融合。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从其他领域来拓展数学学习内容。例如,教师借助绘本故事情节,将数学知识与绘本故事巧妙融合,设计汇聚故事趣味的数学活动。在数学绘本剧中,结合绘本《时钟国王》,让幼儿通过自主绘制门票(含座位号)、标注表演时间,发现数字的多种用途,让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提升关于时间、空间方位等多重数学核心经验。 智慧赋能,打造数字化支持下的数学活动教研模式 学前部打造“幼管佳”历下区学前教育综合管理平台,整合形成集“空中管理”“空中教研”“空中家园”多维模块于一体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学前部充分利用平台的“空中教研”模块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活动,突破时空限制,扩展教研渠道,使幼儿园教研受益面更广。同时,参与教研的教师使用数字化信息技术,聚焦教师教学活动中的行为,收集活动中师幼行为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编码和综合分析,教师对收集到的教研证据进行思辨和研讨,使教研活动从“基于经验”走向“基于实证”。例如,在某次观摩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教研中,涉及1个主会场和17个分会场,执教教师、区级核心团队成员和专家在主会场进行教研,利用信息技术将主会场的信号传送到17个分会场。现场和线上的参研教师根据个人思考,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多人同步表达观点和想法,借助数字化技术分析并找出共鸣点与歧异处。参研教师围绕数学集体教学活动,通过“全员线上观摩课例—实时记录上传数据—后台自动梳理分析—专家适时引领指导—全员共研智慧共生—共享共促专业成长”的数字赋能教研方式,使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研磨和教研活动融为一体,层层递进,形成闭环。基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数字画像,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课堂教学策略,促进教学教研能力的同步提升。 未来,济南市历下区将持续深化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幼儿数学教育体系和数字赋能教研,进一步提升区域内幼儿园数学教育质量和育人实效,构建幼儿园数学教育新生态。 (济南市历下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学前教研部副部长 金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