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5 星期三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
构建“德能勤技”四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

  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加强劳动教育,不断深化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课程体系开发、育人模式创新、评价机制完善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构建集正确劳动价值观培育、劳动能力培养、劳动习惯养成和职业技能提升于一体的“德、能、勤、技”四位一体劳动教育模式,推动劳动教育有效实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以“德”为先,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传承劳动美德

  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挖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和逻辑,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一是开发劳动教育基础课程、校本特色课程和综合拓展课程,构建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劳动教育基础课程(必修课),编写出版新型活页教材,开发建设劳动教育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因地制宜开发校本特色课程,分为劳动创意课、生产劳动课和生活实践课3个板块,累计开课280余期,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两万人次。结合学生兴趣开设综合拓展课程,涵盖劳动认知、家庭教育、志愿服务等内容。通过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情感态度和劳动伦理品德,掌握劳动科学知识。二是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开展“十年匠心传承——舞龙舞狮、川剧变脸”“扬中华传统,过劳动端午”“中秋月圆酿传承,金满桂枝共婵娟”“生活中的3D打印”和“劳动点亮生活”劳动实践成果展等主题活动,打造“冬采橘、夏捕鱼”等特色劳动教育校园文化品牌。在立体多维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引导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养劳动精神,涵养工匠精神,传承劳动美德,营造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校园文化氛围。

  以“能”为基,激发劳动兴趣,培养劳动能力

  立足学校地域资源,结合学院专业及办学特色,与本地企业及政府部门加强交流合作,建立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企业实习实训等校内外活动,构建劳动教育实践育人体系。一是将社会实践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平台,健全校内外实践资源共享与互补机制,为学生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劳动实践空间。例如,在校内建设有柑橘林、花卉苗圃、鱼塘等占地百余亩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联合企业在校外建立劳动教育实践示范基地40余个。依托校内柑橘林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校已连续举办5届广受师生喜爱的柑橘采摘文化节活动。经过每年的精心栽培、浇灌、看护与辛勤劳作,师生在柑橘采摘、果王争霸、插花品香等丰富多彩的橘植文化活动中体验亲手培育、亲自采摘的劳动乐趣。二是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域,统筹推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每年组织数十支实践队伍,赴全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地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工作,锻炼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充分挖掘校内勤工助学工作的劳动育人内涵,设立各类勤工助学岗位,广泛开展职业岗位体验,引导广大学子在丰富的劳动实践中涵养劳动精神、提升劳动能力。

  以“勤”为本,增强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的开展贵在持之以恒,学院以学生劳动习惯养成为抓手,充分发挥学生社区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制定并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包括日常寝室卫生、实训室清理、家务劳动、志愿服务等内容,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抓好学生行为习惯教育。一是把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实施网格化管理和“5321”寝室卫生作息制度,以“五净、三齐、两无、一守”的标准营造干净舒适和谐的寝室环境,进一步以制度规约促进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并逐渐把外在的约束内化成一种自觉自律的行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年度“校园之星”“文明寝室”等评选活动,发挥朋辈榜样作用,营造崇尚劳动的良好校园氛围。二是优化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将劳动素养纳入“第二课堂”学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引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多方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强调过程评价,包括劳动过程记录、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课堂表现等,考查学生劳动教育课堂出勤率和参与活动情况、参与教学的互动次数等。关注增值评价,对学生在开展劳动教育前后的劳动能力和技能状况等进行调研、分析、测试,观测学生劳动能力的变化和提升情况。通过创新评价促进劳动教育常态化有效开展,让学生在劳动体验中转变观念、形成习惯、培育责任意识、提升能力。

  以“技”为道,弘扬劳动精神,培育能工巧匠

  劳动技能培养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学院以专业发展建设为导向,施行“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岗位实践、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过程,做到专劳结合、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一是全面对接地方产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全面对接新重庆产业布局,通过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产业学院、与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现场工程师学院、与安道拓(重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企业工作室等,创新校企合作办学,培养智能制造产业定制人才,精准助力区域产业发展。二是打造高水平专兼职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聘用企业工匠、全国劳模为兼课教师,共建课程,加强专业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多方协同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深化校地、校企合作,融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任务、企业岗位实践及乡村振兴直播大赛,引导青年大学生用专业技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让劳动教育除了存在于教室课堂上,也能活跃在寝室、实训室、田间地头、企业工厂、直播间和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以“劳动教育与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学生成长紧密融合”的工作思路,深化融合共建,汇聚发展合力,培育“劳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生态,用劳动教育推动专业学科全面发展,培育“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从正确劳动价值观培育、劳动能力培养、劳动习惯养成和职业技能提升等多方面着手,多措并举,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为强国建设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

  (本文系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点科研项目“新时代‘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SZZD2020-01]和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校企协同、岗课赛证融通’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Z212037]阶段性成果)

  (陈娇 魏显坤)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12构建“德能勤技”四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 陈娇 魏显坤2024-12-25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 2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