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5 星期三
泰州学院
数智赋能 培养应用型计算机创新人才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和区域产业加速数智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泰州学院聚焦应用型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紧扣区域产业脉搏,打造多元融合模式”数智化人才培养理念,深度剖析数智化进程中的人才缺口与技术诉求,构建了满足区域产业发展的数智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修心德、融数智、强技能的创新应用型计算机技术人才。历经多年深耕取得了一定成绩。

  “紧扣区域产业脉搏,打造多元融合模式”这一理念,深度嵌入产业实景。“紧扣区域产业脉搏”是指学院成立区域产业跟踪工作小组,密切追踪本地支柱产业及新兴科技产业走向,精准锚定泰州从医药健康、智能制造到工业互联网运维等各环节技能刚需,确保教学内容与数智化企业需求零时差接轨。“多元融合模式”是指多维度协同发力,包括以下几个维度:一是跨学科融合,充分调研区域产业需求。在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上,近几年先后开设了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等新专业。二是师资队伍新型复合。以数智化人才需求为导向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组建一支具备“专业教学、实践指导、项目开发、技术创新”能力的“双师双能多元协同”复合型师资队伍。三是专业课程体系融入数智化人才能力需求课程。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重塑课程体系。重构“认知、思维、实践、创新”逐层进阶数智化能力培养的课程群,实现了课程体系由学科为本的正向设计向产业需求反向设计转变,使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与实际工作需求无缝对接。四是产学研创实体空间融合。打造数智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了“互联网+智慧泰州”学科平台、国际交流平台,建立了国家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安全感知产业学院、泰州市产业学院等,重塑产学研创实体空间。为学生提供模拟真实工作场景的立体实践环境,构建学生能力培育新环境,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高效转化,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竞争力。

  以地方产业数智化为抓手开设学科/专业

  通过充分调研,绘制数智化人才能力图谱,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在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上,近年来先后开设了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等专业。构建跨学科的专业综合素质培养、跨场景的实践能力提升、跨领域的创新思维方式、跨阶段的持续改进机制的数智能力体系。重新梳理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立足泰州,辐射江苏,面向长三角,着眼企业数字化发展需求,培养能够在企业信息化领域尤其是工业互联网信息技术领域,从事技术开发、项目管理与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打造“双师双能”多元协同复合型师资队伍

  加强内外联动,打造“双师双能”多元协同复合型师资队伍。制定教师行业实践提升计划,定期选派教师到地方数智化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工程项目,提升实践指导能力。实施产业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引入专家学者、产业教授、技术总监,协同规划学业生涯,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全程深度指导实践,充分发挥校内教师理论完善、产业教师经验丰富的合力作用,达到“1+1>2”的效果。外引内培、开放互补,促使教师能理论、善实践,成为“双师双能”多元协同复合型教师。

  以数智化人才能力需求为导向,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重塑课程体系

  与企业协同构建课程体系,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产业需求相匹配。通过定期市场调研和产业咨询,聚焦工程认知、工程思维、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四层能力递进数智化“人工智能+”的新课程体系。聚力整合课程体系保障数智化能力培养环节的连贯递进,确保人才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

  构建课程(群)图谱和专业(群)图谱,建立“人工智能+”智能化学习平台环境,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教育。

  在工程认知部分开设思想政治、人文与科学素养、公共艺术、工程伦理等课程,工程思维部分开设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人工智能等专业核心课程,工程实践部分开设智能应用系统开发等课程,工程创新部分开设云计算基础、智慧医疗系统、Web应用开发、网络安全、大数据开发技术、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开发、程序设计竞赛创新训练、大学生创新基础、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等课程,修心德、融数智、强技能。

  打造数智实践教学平台,重塑产学研创实体空间

  打造地方政府部门投资1200万元的数智化实践教学科研平台——“互联网+智慧泰州”学科平台,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嵌入式技术、网络安全、工业互联网等实验室,为校企深度融合的技术攻关、创业孵化提供保障,进而整合成集课程教学、项目研发、创新创业于一体的产学研创平台,近两年依托该平台,专业教师获得开展服务地方的横向项目研究经费近1000万元;打造自主学习平台,提供泛在学习环境;建设校企共建校内校外实践平台,为学生解决工程问题提供全链条实验实践平台支撑;建立国际交流平台,开展“1+2+1”学分互认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开展课程学分互认项目,招收国际留学生,使学生打开国际视野,了解专业知识前沿,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科技进步和创新。从而实现了从工程认知到工程实践、从创新引导到创新实践,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培养满足区域行业需求的数字化人才,育人成果丰硕

  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近5年,学生获批国家和省级大创项目80余项。学生获国家和省级学科竞赛奖励400余人次,国家奖项200余项。近两年,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赛事,在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20余项、二等奖80余项、三等奖60余项。

  毕业生社会认可度大幅提高。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提升,留苏率71.6%,学生对母校满意度在98%以上,很多毕业生在泰州地区的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地区的东软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拓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凌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就业,为地方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智化人才支撑。用人单位对学生品行修养、工程能力、创新能力、服务社会能力给予高度评价。

  (任向民 杨智红 钱进)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展台 07数智赋能 培养应用型计算机创新人才 任向民 杨智红 钱进2024-12-25 泰州学院 2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