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走廊作为沟通岭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民族走廊,是岭南和中原之间经济、文化互动的传统通道,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推动力。湖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现代汉语”省级一流课程课题组积极将南岭走廊文化融入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一方面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全面梳理南岭走廊文化中的思政元素 南岭走廊地区历史上多次成为军事要塞和经济贸易的枢纽。南岭走廊文化是指在南岭山脉沿线地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区域性文化。从秦汉时期开始,就有定居族群在此生活,随后各朝各代的更替和民族迁徙使得该地区文化层次丰富,逐渐形成了包容并蓄的文化特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将人民的期盼、民族的向往和国家的追求融为一体。“现代汉语”课程组全面总结梳理南岭走廊文化的主要内容,挖掘思政元素,运用于课堂教学。包括传统农耕文化、山歌民谣、民族服饰、建筑风格、节庆活动等。这些文化元素体现了南岭地区人民的生活哲学、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南岭走廊文化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和多元性。地域性表现在文化形态和表现形式上紧密联系着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多元性则是指这一地区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融合了汉族以及壮族、瑶族等多个民族的特点。这种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为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独特的视角。 挖掘南岭走廊文化 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与作用 课程组以南岭走廊文化为对象,积极挖掘其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价值。一是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南岭走廊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地域特色。在课程教学中积极挖掘、融入南岭走廊文化,能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促使其积极地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保护中去。二是加强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国家认同感和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石。南岭走廊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将其融入思政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的必要性,自觉地承担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 探寻南岭走廊文化 融入现代汉语课程的路径 课程组在梳理南岭走廊文化思政元素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创新、第二课堂建设、教师素质提升等方面,探寻其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材内容的选取与编排。将南岭走廊文化融入现代汉语课程,需精心挑选与编排教材内容。教材内容涵盖南岭走廊的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等方面,确保内容的全面性与代表性。同时,通过具体案例展现南岭走廊文化的独特魅力,使学生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深入了解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采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南岭走廊文化的体验感和参与度。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南岭走廊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校园文化建设与南岭走廊文化的结合。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南岭走廊文化节、主题展览、学术讲座等,可以有效地将南岭走廊文化融入校园生活。 教师素质的提升与专业发展。教师是思政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其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通过定期的实地考察、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了教师对南岭走廊文化的认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发展水平,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为更好地将南岭走廊文化融入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湖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接下来将在如下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对南岭走廊文化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应用,丰富教学内容;二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三是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将南岭走廊文化的元素融入学校日常活动中;四是持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在南岭走廊文化知识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培训。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使之更具吸引力。 (本文为2020年湖南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现代汉语”、2022年湖南科技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现代汉语”阶段性成果) (贡贵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