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改风采
2024-10-31 星期四
衡阳师范学院
“六化”模式赋能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

  近年来,衡阳师范学院在推动教育硕士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赓续师范特色,敢于开拓创新,凝练出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六化”模式,切实把高质量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目标进阶化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唯有目标明确、进阶合理,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才有可能落地。衡阳师范学院依据中小学教师标准及新课标实施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对基础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基础教育学校优秀教师、大学教育学专家、学科教学论教师毕业生及在读教育硕士开展反复咨询和调研工作,最终形成教育硕士实践能力三大体系——教学能力体系、教研能力体系、班级管理能力体系。其中,在教学能力体系部分,形成的进阶能力目标体系包括:教师基本技能掌握、教学基本技能掌握、学科教学基本技能掌握、学科教学基本技能运用、学科教学基本技能提升。在教研能力体系部分,形成的进阶能力目标体系包括:问题意识养成与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研究方法与技能的初步掌握、写作能力的初步形成、期刊论文发表、教研意识形成、教研能力呈现。在班级管理能力体系部分,形成的进阶能力目标体系包括:班级管理实务感知、班级管理理论体系构建、班级管理能力模拟构建、独立班级管理能力形成。

  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环节课程化

  实践能力培养需要理论课程的支撑。所谓课程化,是指按照课程的运行逻辑而开展活动,其中的课程运行逻辑是指课程要实现什么目标、提供哪些经验/活动才能实现这些目标、如何有效地组织与实施这些经验、如何确定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课程化有利于将指向目标实现的各类活动规范化。课程化的标志就是课程教学大纲的形成。教育硕士实践教学需要经历校内实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等环节,在此基础上,衡阳师范学院根据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还增加了教学竞赛环节,在推行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内容课程化的过程中,出台了包含教学竞赛指导在内的系列课程教学大纲:《校内实训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竞赛指导课程教学大纲》《教育见习课程教学大纲》《教育实习课程教学大纲》《教育研习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过程项目化

  如何实现实践能力培养目标?衡阳师范学院借鉴项目化教学的思路,推行实践能力培养过程项目化,其运作过程其实就是将每一个进阶目标具体化为实践项目,通过系列项目的目标达成实现进阶目标。例如,在校内实训过程中,学校设定的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为初步掌握教学基本技能,为了将该培养目标落到实处,通过开展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反思等项目训练,实现学生教学基本技能的提升;在教学竞赛训练环节,学校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设定为运用学科教学技能,为了实现该目标,通过开展教材分析、快速备课、快速制作课件、片段教学等项目,提升学生的学科教学基本技能运用能力;在教育实习环节,学校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设定为验证、运用与提升学科教学基本技能,为了实现该目标,通过开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反思等项目,让学生体会基于新理念的教学设计在基础教育课堂的适应性,提升教育硕士的教学效能感,并通过反思进一步提升学科教学能力。

  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效果评价规范化

  衡阳师范学院在文献研读和外出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教育硕士实践能力评价存在方式简单、标准模糊等现象。为此,在几年的实践过程中,学校逐渐摸索出了规范教育硕士实践能力评价的有效措施——通过制定项目活动实施效果评价标准,确保教育硕士实践能力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例如,依据对教学实践能力的项目化分解,学校分别制定了《“新课标研读”评价标准》《“学科教材分析”评价标准》《“教学设计”评价标准》《“课件制作”评价标准》《“说课”评价标准》《“片段教学”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评课”评价标准》《“教学反思”评价标准》等。上述系列评价标准的出台,规范了教育硕士实践能力的过程性评价,推动了教育硕士实践能力评价的科学化转向。不仅如此,系列评价标准的出台,也让教育硕士实践能力评价的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推动了教育硕士实践能力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指导团队化

  由谁来培养教育硕士的实践能力?衡阳师范学院借鉴学校的师范传统,打破实践指导的导师藩篱,实行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平台化、团队化指导。例如,根据学校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实际情况,搭建促进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发展的三大平台——校内实训平台、竞赛指导平台、“三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合作平台,每一个平台均通过组建团队实现教师指导的团队化。例如,根据学校的校内实训课程目标组建了两个团队——教学能力训练团队、教研能力指导团队。教学能力训练团队成员不仅有高校擅长教学研究的教师、课件制作教师,还遴选具有中小学课程教学经验和丰富竞赛经验的校内导师参与指导;教研能力指导团队则由擅长不同研究方法的教师构成。

  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管理机制化

  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不仅要有好的规划,也需要有好的管理。衡阳师范学院以为,好的管理不仅仅是一套成熟的制度,更需要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机制。因此,学校从三个方面构建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管理机制。一是成立组织,确保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责任落实。衡阳师范学院成立教育科学研究院,专门负责教育硕士的培养管理;与此同时,各方向还成立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指导小组,专门负责教育硕士的实践管理工作。二是出台制度,确保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有序。学校出台了与实践能力培养相关的系列实施方案,如《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硕士校内实训工作方案》、“三习”实施方案等,出台了与实践能力评价相关的管理制度,如《衡阳师范学院全日制教育硕士校内实训成绩评定表》等,出台了与实践指导激励相关的管理制度,如《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硕士实践教学经费管理办法》。三是提升能力,确保指导教师实践能力指导的效果到位。为了提升实践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学校通过开展团队教师沙龙分享指导经验、外派教师学习拓宽指导视野以及以课题研究升华指导经验等多种途径,确保教师指导能力的源头活水。

  (郑志辉 童宏亮 李伯华)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08“六化”模式赋能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 郑志辉 童宏亮 李伯华2024-10-31 衡阳师范学院 2 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