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读书周刊特刊发《叶家三代和〈古代英雄的石像〉》一文与《新编叶圣陶论语文教育》书评(见十版),以示纪念。——编者 《古代英雄的石像》是叶圣陶先生的童话名篇。它穿越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串起了叶家三代传承的一种精神。 《古代英雄的石像》写于1929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讲的是有个城市为了纪念一位古代英雄,请雕刻家从山里采来一块大石头,雕了一座英雄石像,剩下的石块就砌作了基座。高高耸立的石像备受人们的景仰与尊重,禁不住骄傲起来。他身下基座的石块们看不惯他洋洋自得的样子,与之争论起来,说你得意什么,从前咱们是一整块,你跟我们是混在一起的!到了半夜,石像和石基一同倒了下来,碎成一堆大大小小的石块,人们把这堆石块铺成了一条路,所有的石块都同声赞美道:“咱们真平等!”“咱们一点儿也不空虚!”“咱们一块儿,铺成真实的路,让人们在上面高高兴兴地走!” 这篇童话写出不久就被编进了当时的初中教科书,一直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深受一代代师生和广大读者喜爱。人们喜爱它,不仅因为这篇童话生动朴实,充满童心,人物(大小石块)的心理和对话都很传神,还因为它体现了一种人人平等、精神自由的价值观。叶老的这篇童话,表达了人们心中追求平等和自由的渴望。 经常有老师和学生写信来问叶老,这篇童话的主题是什么,创作背景是什么。1956年,《叶圣陶童话选》出版,叶老趁这个机会,特意在后记中写了一段话,作为对《古代英雄的石像》相关问题的公开答复: “无论大石块小石块,彼此集合在一块儿,铺成实实在在的路,让人们在上边走,这是石块最有意义的生活。在铺路以前,大石块被雕成英雄像,小石块垫在石像底下作台基,都没有多大的意义。” 这段话,体现了叶老一以贯之的求真务实、甘做铺路石子的精神。 1988年,叶老驾鹤西去。一个月后,小叶老——叶至善先生写下短文《担心》。此时,他正经历着丧父之痛,而在这短短六百字“怀念父亲的文字”中,他特意提到了《古代英雄的石像》。 他回忆59年前,父亲写完《古代英雄的石像》,让当时才11岁的他先读一遍。他明白“父亲是要我做铺路的石子,别做那个代表空虚的石像”;他认为自己“能铺路已经很不错了,不会成为石像的”,然而他还是担心——担心父亲被当成石像。 他说:“难道父亲不是石子?我就是在许多前辈用自己铺成的路上走过来的;在无数铺成路的石子之间,毫无疑问,有一块就是我的父亲。”“但是石子也会变成石像的,实在的也会向空虚的转化。我分明看见,有的石子已经完成了这样的转化,当然不是石子的本愿。” 当我们细细琢磨小叶老的这篇文字,就会心有所悟继而肃然起敬——“既然石子自己愿意铺成路,咱们就在上面大踏步走吧”。 1998年,叶至善先生写了一篇5000多字的长文《骄傲的石像》。在此文中,他又一次回顾了父亲让11岁的自己“终审”这篇童话新作的情景,并指出,“父亲并没有把所有的石像都捣毁拿去铺路的意思”,叶老曾去参加朱自清先生的石像揭幕典礼,可见他“并不反对给真为人民作出贡献的人造像”;至于他自己,“如果身不由己成了偶像,他宁愿被推倒,即使推倒他的,是自己儿子的小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叶至善先生实实在在地继承了父亲的精神和思想,在别人通常担心父辈会被人遗忘的时候,他担心的是父亲被神化、被偶像化——其甘做铺路石子的心情,跃然纸上。 叶老、小叶老的这种精神,在叶家第三代身上,得到很好的传承。 2014年,叶圣陶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召开,此时叶至善先生过世也有8年了,他的女儿叶小沫和儿子叶永和代表全家在大会上发言。在发言中,他们又提到了叶老的《古代英雄的石像》和小叶老的《担心》,说:“父亲的散文只有短短的六百多字,所包含的意思却挺深。他希望爷爷永远是一块铺路的石子,绝不做空虚的被人们顶礼膜拜的英雄。”“父亲的担心虽然不是没有缘由的,可是他应该可以放心了。因为这些年来,无论在教育界还是在编辑出版界,人们学习爷爷的教育思想、编辑出版思想,都在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人们热爱爷爷,纪念爷爷,是觉得爷爷的这些理念,至今都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爷爷没有,也不会成为空虚的石像,在他和许多前辈铺成的路上,人们正在大踏步地向前走!” 叶老、小叶老身后,在他们一生倡导的务实精神影响下,有关他们父子的纪念活动,无论是学术、文学、教育、编辑思想研讨,还是实践活动,都努力贯穿和崇尚一种实实在在的风格,避免“高大上”的浮夸和空虚的吹捧,而立足于推动实际工作的效果;叶小沫等叶家孙辈所写的纪念、回忆祖父、父亲的书籍和文章,也体现一种实事求是、言之有物的文风,力求对人们的认识和工作有实际的帮助。可以说,对石像化、空虚化的担心与摒弃,贯穿了叶家三代人。他们甘做铺路石子,身体力行,为社会贡献了一种做人行事的风范。 (作者系出版社编审,著有长篇传记文学《叶圣陶和他的家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