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0 星期三
“在外互助父母协议”让关爱传递

  “你帮我父母,我帮你父母。我自愿签署‘在外互助父母协议’,在生活中帮助遇到困难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近日,有很多年轻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这样的文字或视频。“在外互助父母协议”是一种网民自发组织的活动,旨在鼓励人们在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时,主动伸出援手。这个协议没有硬性约束,全凭自愿,是一种君子之约,通过网络平台自发约定,年轻人自愿签署,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约定。

  善意不分大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一队伍,只为奉献一份自己的光和热。这份“协议”并非法律文书,无须对签署者进行强制约束。但正是这种自愿性,才显得弥足珍贵,它依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关爱。“在外互助父母协议”传递着一种看不见的力量,这种力量温柔而朴实,给人带来满满的正能量。

  “在外互助父母协议”的出现与当下时代背景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97亿、占总人口的21.1%,已经超过人口比重的五分之一。而与此同时,当今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老年人可能会遇到很多科技“鸿沟”引发的生活难题。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如何保障他们的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在外互助父母协议”的出现,正是年轻人对这一社会问题的一种积极回应。年轻人的学习能力更强,有能力也有意愿去帮助老年人,在帮助老人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分享给老人,更把暖暖的关爱传递给老人。

  当代年轻人在爱的教育中长大,他们更努力践行着爱的传递。在年轻人发布的帮助老人的视频中,不少都提到了帮助老年人操作智能设备的经历,也有的网友分享了他们教老人如何调整飞机、高铁座椅角度等的经历,更有不少网友分享了看似微不足道的助人故事,不少助人视频都获得了更多网友的点赞和支持。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老人、帮助老人是中国人数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在网络发达的信息时代,老人们更需要年轻人的帮助。“在外互助父母协议”体现了善意的能量交换,而这更让我们看到爱的教育的重要性。

  在学校里,学生不应该仅仅接受知识教育,更要接受爱的教育,要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校要播撒“爱的种子”,教育学生爱祖国、爱社会,“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美好德行的传递,要教会学生用善意的目光看待社会、看待他人,担负起社会的责任。

  在我们欣慰地看到年轻人传递善意的同时也要知道,爱的传递绝不是“一厢情愿”。我们呼吁青年关爱奉献的同时,更要在社会呼吁尊重和爱护年轻人,让关爱之心不被绑架与利用,让善意双向奔赴。

  (作者系本报记者)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评论·时评 02“在外互助父母协议”让关爱传递 张湘怡2024-10-30 2 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