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2024-10-13 星期日
悦纳融合,让每个孩子都出彩
——江苏镇江推动学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条条彩色飘带,架在两座小楼的楼顶,连成一片彩色天空,孩子们叫它“彩虹”。

  “彩虹之下”,孩子们正在足球场奔跑。深深(化名)脱离队伍,走到围栏边,向远处眺望。体育教师陈凯跑过来,拉起他的手,向其他孩子跑去……

  这是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练湖中心幼儿园户外活动的一幕。深深是一名特需幼儿,园长韩丽娟告诉记者,户外活动时全园13名特需幼儿都会戴一个绿色手环,“这就像一个‘绿色通道’,教职工看到手环,都会给孩子更多的关爱”。

  近年来,镇江市把融合教育理念贯穿于学前阶段,从顶层设计、队伍建设、内涵发展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全方位推动学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力争使每个孩子都能绽放光彩。

  保障有力度,让特需幼儿“进得来”

  青青(化名)是一名听障幼儿,从出生起就被按下了“静音键”。到了入园年龄,青青被一些幼儿园拒之门外。听说丹阳市练湖中心幼儿园有听力康复训练室,青青父母就选择了这里,并在附近买了房子。

  刚入园时,青青无语言交流,也没有玩伴。为了帮青青融入集体,教师赵虹在班里配备了听能保养包,还开展了“我是你的耳朵”等活动,孩子们知道原因后,都主动帮助他。青青也有了固定的“影子小伙伴”。

  除了融入集体,青青每天都会进行听力语言的个训,康复教师将游戏化教学与专业康复个训相结合。一段时间后,青青能熟练进行听觉记忆、理解并回答简单问句了,不仅比以前活泼了,身体也壮了。青青妈妈激动万分,特意送来锦旗。

  练湖中心幼儿园是丹阳市融合资源中心(示范园),2022年被认定为“丹阳市残疾儿童听力语言康复救助定点机构”,是丹阳市首批且唯一的听力语言及智力康复机构双授牌学校。

  “因为我们更有专业性,很多丹阳的听障幼儿都选择来这里做康复训练。”韩丽娟说,园里有专任康复教师2名、融合资源教师3名、专业医护人员1名,再加上与妇保医院长期合作、特教中心巡回指导以及融合教育集团的支持,“让每个生命蓬勃生长”的办园宗旨得以落地。

  近年来,镇江加强顶层设计,把体制机制建设作为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制定一揽子政策,实施“联席+联动”运转机制,建立“专项+公用”经费保障,推进“规划+优化”资源建设,夯实了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基础。

  与此同时,镇江还制定了《特殊教育需要学生评估安置制度》,建立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少年发现、转介、筛查、诊断、评估、安置运行机制,做到“应随尽随,应融尽融”。

  目前,全市5所特教学校均开设了学前班,55个乡镇(街道)建设学前融合教育资源中心58个,尽力让每名特需幼儿都有充分的可选择的学前教育资源。

  师资有力量,让特需幼儿“留得住”

  小奕(化名)是一名4岁的小班幼儿,刚来幼儿园的那一天,无论教师怎么问,他都不说自己的名字,只是发出愤怒的长音“嗯!”“哼!”

  徐老师经过持续的观察,并多次跟家长沟通,初步诊断小奕患有语言发育迟缓症,原因是在家里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缺乏语言交流,吃的食物过于软烂,再加上家长的负面情绪,影响了孩子的表达。

  为帮助小奕学会好好说话,徐老师一方面创设轻松的心理氛围,选择他感兴趣的话题,鼓励他多说,并用正确发音重复他的话,另一方面针对小奕口腔肌肉缺乏锻炼、难以入睡的情况,让他加强户外锻炼,多咀嚼。在不断的努力下,小奕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大改善。

  徐老师寻找有效策略进行教育干预的例子,是镇江众多幼儿园教师研究融合教育的一个缩影。

  镇江把队伍建设作为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关键和支撑,一边建好行政管理、专兼职教研员、巡回指导教师、融合教育资源教师、专家指导这五支队伍,一边建立健全分层分级培养机制,既覆盖全体又培植骨干,整体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对从事融合教育工作的教师,镇江不仅给予绩效倾斜、加大表彰奖励力度,而且职称评审和拔尖人才评定均单列。

  为打造融合教育强大团队,各园也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句容市下蜀镇中心幼儿园采取外聘内培双管齐下策略,逐步建立起一支由普特教育专家、专业医生、巡回教师、资源教师、普通教师组成的“金字塔”团队,由此形成了“专家高位引领、骨干巡回诊断、教师对话互动”的融合园本研训模式。

  提质有方法,让特需幼儿“学得好”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多年来,丹阳市荆林中心幼儿园形成了丰厚的“苔花”文化。在“苔花”文化的浸润下,幼儿园总结出一套特需幼儿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与实施模式,它是由评量、安置、计划、实施和评鉴5个环节构成的循环系统。

  特需幼儿入园前,荆林中心幼儿园会通过上门家访的方式,了解特需幼儿的基本家庭情况及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入园后,从个训课开始,两位教师对一名幼儿,一位教师组织个训活动和游戏活动,另一位教师会在自然的情境中观察幼儿的各项能力,再对照AEPS-3这一评估、评价及干预评估系统,对幼儿从精细动作、读写技能等八大能区进行评估,详细了解特需幼儿的实际需求。

  园长林芸说,评量之后,幼儿园会用“适切最好”的安置方式,制定“扬长补短”的教育计划,实施“生动自主”的教育活动,进行“精益求精”的计划评鉴,从而明确后续计划和目标。5个环节循环往复,一步步提升幼儿的能力。

  为提升学前融合教育的质量,镇江在课程研究上下功夫,一方面,在普通课程的基础上调整,形成普通幼儿与特需幼儿共同成长、发展的支持性课程;另一方面,针对特需幼儿特点制定个别化适宜方案,通过环境、材料等的调整,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实施,让普通幼儿与特需幼儿共成长。

  此外,镇江还在教康融合上下功夫,整合教育、康复、医疗等多方资源,积极开展幼儿园“保教医康”融合的研究与实践。目前,镇江已在丹阳、扬中的幼儿园建设了22个学前康复点,将专业康复师、医生等引入幼儿园,开启特需幼儿早期教育与康复服务融合发展模式。

  “如同一束光,照亮我们每一个人!”探索融合教育多年,林芸深有感触地说,“融合教育理念教会我们真正去爱每一个孩子,用爱守护小小的‘苔花’,让每一朵‘苔花’都能绚烂绽放。”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要闻 01悦纳融合,让每个孩子都出彩 本报记者 纪秀君2024-10-13 ——江苏镇江推动学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 2 2024年10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