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暑气逼人。在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幼儿园里热闹非凡,炎热的天气并没有阻挡孩子们运动的热情。源南乡中心幼儿园里,孩子们从滑梯滑向院子,在滚筒上前进后退,爬上梯子大胆向下跳跃,每一个都是运动高手。 虽为赣西革命老区、山区农业县,但农村娃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园,已经成了芦溪人的共识。2023年年底,芦溪已经建成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97.5%,普惠园覆盖率达到100%。 在加强硬件保障的同时,如何抓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近年来,芦溪县通过推进乡村园育人方式变革,强化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让游戏在乡村园落地,让教师和孩子们在鲜活的教育现场自在成长。 遵循规律办好园 芦溪县上埠镇中心幼儿园是一所乡村园,户外游戏场上,孩子们正沉浸在游戏世界中,带班教师、配班教师和保育员各自站在场所一角,观察着一切,不时掏出手机进行记录。 两个小男孩正在垫子上跳着,发现横着搭在垫子上的梯子可以变成一个简易的滑梯,便试着通过梯子从垫子上滑下去,一试发现梯子会摇晃,便跳下垫子,合伙抬起梯子,不断调整梯子摆放的角度,最终发现在侧着的梯子下再摆放一个鞍马最为稳妥,于是邀请一旁的小女孩加入游戏。 游戏结束后,孩子们回到活动室,用笔将刚才玩的游戏内容、游戏体验画出来,教师耐心倾听孩子们画的游戏故事和所思所想,记录并复述他们的表达。 “要是在以前,教师早就介入其中了。如今,教师更多是在确保孩子们安全的前提下,让他们独立判断、自主探究,并以‘一对一倾听’为路径,听孩子们生活中的想法、游戏中的创意,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对现象的质疑,在倾听和交谈中成为他们最亲密的伙伴。”上埠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王书婷说。 芦溪有70所幼儿园,包括10所乡镇中心园、7所民办园、53个村级幼儿园和幼教服务点。如今,不管是县城里的老牌幼儿园,还是山远地偏的村级幼儿园,以幼儿自主游戏为主的一日活动都是如此展开:幼儿园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保障充足的游戏时间,支持孩子自主游戏;教师观察孩子的游戏行为,倾听孩子的游戏体验,记录孩子的表达,支持孩子的探究,和孩子共同成长。 “2018年时,我县普惠园占比已达98%。当时我们就在思考,扩资源、调结构、强师资,其最终目的还是提质量,让幼儿能上好园。那到底什么是好的学前教育?”采访过程中,芦溪教育系统相关领导抛出了这个话题。 通过组织团队认真学习与实践相关政策文件,芦溪幼教人达成了共识: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优质”的实质要义是“遵循规律办好园”。 芦溪决定把游戏的主动权还给幼儿,变传统灌输式的“我教你学”为以“观察、倾听”为基础的“依学而教”,而这一切是以实现幼儿自主游戏为前提的。 2018年9月,芦溪启动镇村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变中心校管理体制为镇村一体化,通过园舍独立、经费独立、人员管理独立等改革措施,理顺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中心园辐射作用,加强对村级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和业务指导。理顺了机制,游戏才能更好地在乡村园落地。 打破旧壳,寻找真谛 在芦溪,学前教育专职教研员需要担任教研基地园的第一园长,立足一线,带领教师开展教改实验,确保教研队伍全部躬身一线探索经验。 7年前,从一名中学教师转到幼教岗,芦溪县教育局学前办主任邹妮原本以为幼儿园就是“一年级知识的预习阶段”,成为第一园长,深入教研后,她才发现其中“大有门道”。 邹妮和芦溪的学前教育一道经历了一个“打破旧壳,寻找真谛”的过程:抛弃原来特别重视的“一园一品”做法,也不再过度追求某一特色课程,更多的是贯彻“一日生活皆课程”,注重高质量的一日活动安排和师幼互动。 那么,芦溪的学前教育是否就没有特色了? “通过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特色’的实质要义是‘自然而然地存在’。”芦溪县教育局教研员汤小凤举例说,和城市孩子相比,乡村孩子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的机会比较少,但乡村园的教育资源并不比城里少,一条溪、一池沙、一块稻田,都是孩子成长的天地。为此,芦溪的乡村园走上了“乡村路线”的游戏环境创设道路。 要深入推进自主游戏,关键是要让教师会观察、倾听、理解孩子,并“依学而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个过程中,科学保教团队发挥了很大作用。”说这话的朱灿是芦溪镇第二中心幼儿园副园长,也是一名兼职教研员。 为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芦溪从全县的优秀园长、骨干教师、保育员中遴选出18名兼职教研员,每月组织他们到各园就半日活动展开观摩和研讨。同时,芦溪将教研员岗位作为培养优秀园长、教师、保育员的专业支持平台,确保兼职教研员有序流转。 “若按照原来的教育方式,教师自主预设,提前备课,课堂尽在预设之中。但现在,教师永远在追随孩子,观察、倾听、发现、支持、回应孩子。他们在每一天的生活和游戏中,都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现教育的契机。”朱灿补充说,教师每天都会保持一颗好奇心,期待着发现孩子创造的惊喜。 教师留得住、用得好 “硬件软件都不差,在哪里当幼儿园老师都一样,还有很多机会外出学习,可以不断进步。”说这话的是芦溪县南坑镇七宝村幼儿园教师易禄萍,虽然是县聘教师,但她乐于扎根在这个村级幼儿园,因为在这里,不仅能和孩子们一起自在成长,工资待遇也有保障。 幼师数量不足、持证率低、待遇偏低,是各地发展学前教育普遍遇到的问题。 直面困难、超前谋划。从2017年起,芦溪面向社会累计招聘394名合同制教师,保障每一所公办园配足配齐资质合格的专任教师,保障每人每年不低于5.4万元的收入,同时通过职称评聘,保障非在编教师待遇可持续增长。 “我们联合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个文件,保障县聘教师收入。”芦溪县教育局局长罗谷兰介绍,在职称评聘方面,该县打破了以论文、课题为主的评审依据,将“班级活动的质量、教育智慧分享、儿童观察记录”等内容纳入评审依据,引导幼儿园教师扎根一线、快速成长。 与此同时,芦溪继续扩大公办园在编教师队伍,通过定、招、转,使在编教师从原来的45名增加到150多名。芦溪每年还从应届初中毕业生中选拔50名学生委托高校培养,培养本土幼儿园教师,使教师招得来、留得住。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农村园教师林霞提出:“我很喜欢在幼儿园工作,可是到了午餐时间就头疼,恨不得自己有8只手,给这个小朋友打饭,给那个小朋友擦嘴,打扫洒在地上的汤渍……收拾完一切,自己还吃不上一口热饭。” 这立刻引发了大家的思考:还有多少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隐性因素存在?在一日生活中,还有多少环节制约着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 为此,一项关于如何支持孩子自主进餐的研究悄然进行。最终,教研团队带领教师自主研发了一批适宜孩子自主打餐的餐车、餐具……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实现了从餐前准备到餐后清洁完全由孩子自主完成。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真切感受到自己的声音被听见,自己的教育智慧在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以此为契机,芦溪鼓励更多教师在实践中试一试,寻找问题解决之策。结果发现,农村园教师变化很大,他们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积极表达、乐于展示,教育智慧不断被发现,专业成长的积极性不断被激发。 “每天都在好奇孩子们有什么让人惊喜的表现,每天也在好奇自己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成长。”朱灿说,“在芦溪,我们老师如果不成长,就会跟不上孩子成长的节奏,大家都和孩子一起,自在快乐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