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高校新风
2024-10-07 星期一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加强国际合作 培养高质量兽医人才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在国际化平台建设、科教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格局,提出了“创新驱动”“产业驱动”“目标导向”的兽医人才高质量培养新模式,培养出了一批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强大实践能力及良好国际视野的兽医人才。

  顺应时代发展

  制定兽医人才顶层规划

  为满足新时代对兽医人才的发展需求,实现跨越式发展,第八届兽医学科评议组组长张改平院士牵头制定我国兽医学科的《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学院兽医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进行了顶层设计和规划。2020年建院以来,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招生及培养均步入了快车道:本科生教育方面,动物医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新增的兽医公共卫生专业是国家教育部门发布的12个新农科专业之一,学校在动物医学院设置新农科动物医学拔尖创新实验班;获批兽医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积极参与中国现代农业联合研究生院的组建和研究生培养。在国际化方面,与蒙古国合作办学的“黄河国际学院”设置动植物检疫专业,与澳大利亚和哈萨克斯坦相关高校合作培养研究生等一系列积极措施,实现了学院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大幅增长。

  聚焦高端人才

  建设一流兽医学科教师团队

  学院注重引进和培育高层次的学术人才,全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兽医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2020年以来,学院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2人,聘请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等外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或研究生导师,逐步构建一支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21名国家人才在内的超过150人的高水平教师团队,有效推动了教学与科研水平的全面提升。

  创建协作平台

  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科研合作

  通过构建多个国际科研机构参与的合作平台,学院不断突破科研合作瓶颈,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目前,依托学校兽医学科,已建成国家动物免疫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科技创新院等5个国家、省部级国际合作平台,与哈萨克斯坦两所农业大学共建5个校际合作实验室,也是“中非现代农牧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的依托单位。拥有动物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P3实验室)、国家教育部门动物病原与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门禽类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河南省实验室)等11个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与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获批河南省“国际专家工作室”,共同承担多项省部级国际合作科研项目;连续3年承办中国工程院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主办“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共同推进兽医学科的发展。

  提升教学环境

  实现国际教学接轨

  一直以来,学院还非常注重对现代化教学环境的优化,现已建成省级动物医学专业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通过建立智慧课堂、聘请外教远程同步课堂、引入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等教学手段,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到教学中,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显著提高。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开设全英文授课课程,2020年以来打造的“龙湖论坛”系列学术讲座品牌,先后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研究员、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李健院士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作近百场学术报告,为学院兽医学子的国际化培养保驾护航。

  加强国际交流

  拓宽师生国际视野

  学院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以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并增进跨文化交流和融合。近3年来,学院共组织师生71人次参加两届世界青年兽医师大会、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举办的暑期线上/线下(海南)研学活动,2023年选派50余名师生赴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柏林自由大学、梅西大学等开展寒暑期研学活动。与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合作创办的《兽医疫苗》英文期刊现已正式发行并出版6期,入选世界知名期刊数据库。

  紧密结合产业

  强化产学研一体化服务

  近年来,学院获批建设了“科创中国”草食家畜健康养殖专业科技服务团,组建了猪病、禽病、牛病和羊病社会服务团,6名教师被评为国家新兽药评审专家,8名教师入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专家名单,在畜禽疫控、绿色兽药、兽医公共卫生等领域开展实用型技术产品等的创新研制和科技推广,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高效联动和良性循环。

  立足人才需求

  实施“三型”兽医培养

  学院总结近40年的人才培养经验,创新性地提出“三型”兽医人才的培养模式。一是“创新驱动型”兽医人才培养,即从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层面思考科学问题,解决影响我国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张改平院士归国后立足国家重大需求,研究食品安全和动物疫病诊断的快速检测技术及产业化,正在开展的超级疫苗研究已经处于产业化阶段。二是“产业驱动型”兽医人才培养,即科研选题来自养殖一线,由产业发展驱动技术和产品创新。王泽霖教授多年深入生产一线,对养殖业的实际状况和生产急需了如指掌,因此,选定实际生产中的“卡脖子”问题进行科技攻关,创立了浓缩灭活联苗研发平台,为有效防控我国重大禽病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应用型兽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借鉴。三是“目标导向型”兽医人才培养,即针对我国养殖业发展出现的关键共性问题或者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同时将新近研究成果转化到养殖生产中。例如康相涛院士创新探索家禽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为研究方向,解决了我国动物育种难题;田克恭院士以我国养猪业重大疫病免疫预防为研究目标,研制出系列新型猪用疫苗,为养殖业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人才培养是学科发展、产业服务和国家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近年来的工作仅是起步阶段,仍须持之以恒、毫不松懈地努力工作,争取迈入世界一流水平。

  (本文系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大项目“探索‘一带一路’科教合作新途径 破解研究生培养量与质协同发展瓶颈”[项目编号:2019SJGLX006Y]和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动物医学类新农科专业人才国际化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4SJGLX0061]阶段性成果)

  (张龙现 吴亚楠)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风 08加强国际合作 培养高质量兽医人才 张龙现 吴亚楠2024-10-07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2 2024年10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