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9 星期四
立足新质生产力发展创新构建一流大学体系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双一流”建设高校创新构建一流大学体系、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双一流”建设高校是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培养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战略定位,立足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更好地以高质量教育支撑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瞄准世界一流,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在不同领域和方向争创一流,创新构建一流大学体系,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立足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构建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结构中的核心,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主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双一流”建设高校要紧扣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和总体原则,立足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为重点,不断提高培养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需要以创新思维和服务意识来推动各方面体系的贯通融合。要通过梯次反馈、梯次优化和有序调整,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目标的契合度;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要不断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以“兴趣+能力+使命”为培养路径,强化高校、科研院所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建设国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全面提升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培养能力;要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强化科教融汇,完善人才培育引进与团队、平台、项目耦合机制,把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要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兼顾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衔接、科研型与技术型人才培养方式的协调,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使各阶段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立足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构建全方位协同创新学科体系

  学科体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支柱,也是支撑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平台。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核心。“双一流”建设高校要服务国家新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要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要调整升级现有学科体系,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积极回应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要密切关注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包括前沿科学体系、技术体系、工程体系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脉络,紧跟国际发展趋势,力争实现更多的并跑、领跑,达成中国高校在世界一流学科中的领先地位;要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协同创新,建立协同组织、系统集成的高端研发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双一流”建设高校不仅要建设自身学科体系,还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搭建跨区域、跨学科、跨资源的高校学科综合体,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通过对口支援、学科合建、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生访学、教师互聘和科研互助等实质性合作,带动推进地方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促进所在区域高校共同发展。

  立足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构建多样化综合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教育强国成败。“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评价体系,通过优化评价导向,将奖惩指挥棒体现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上,体现在突出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上。通过深化评价体系综合改革,不断激发“双一流”建设高校内生动力,激发师生创新活力。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价值、创新能力和服务贡献为核心要素,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综合评价体系的根本标准,构建分层次、多样化、动态化的综合评价体系;要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不断优化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教师队伍评价体系、科研评价体系和贡献度评价激励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参与高校管理和教育的评价监管机制体系;要建立适应科技发展趋势的资源集成调配机制、面向人才市场需求的学科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评估机制;要定期开展学科专业自评工作,建强专业设置评议专家组织,建立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专业设置评议制度,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动“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双一流”建设高校要立足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战略定位,扎根中国大地,深化内涵发展,彰显优势特色,创新构建一流大学体系,全力推进高质量建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系太原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本文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24年度山西省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SXGZL202431]成果)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理论周刊·教育科学 07立足新质生产力发展创新构建一流大学体系 李平2024-08-29 2 2024年08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