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9 星期四
改革开放的历史节点和标志性意义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保税港区集装箱码头航拍全景图

  视觉中国供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每一次三中全会,都与改革开放有关,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发展。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三中全会有着特殊的含义,被认为是推进改革开放的节点和重要标志

  ■历史的规律决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不能停止的,即使再有曲折,人民的愿望,时代的要求,都始终呼唤着、推动着改革开放步步深化

  ■实践是检验一切理论、路线、政策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也是检验每一次中央全会的决策及其历史地位的标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的举行,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三中全会的标志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先后召开一系列中央全会,贯彻落实党代会决定,对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大多数三中全会,都把研究和部署改革开放作为主要议题,对推动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三中全会的内容经常为世人瞩目。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的伟大转折,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的标志。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对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作为上世纪90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相隔10年,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相比,标题几乎一样,就差一个词,一个是“建立”,一个是“完善”,表明经过10年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起来,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完善。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2018年1月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和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都与改革有关。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主要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主要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除此之外,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两次中央全会主要是研究农业农村改革问题。

  刚刚召开不久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主题依然是改革和现代化。由此可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每一次三中全会,都与改革开放有关,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发展。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三中全会有着特殊的含义,被认为是推进改革开放的节点和重要标志。

  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紧密相连,其实并不神秘,原因也不复杂。它是由改革开放的大局大势、党和国家规范化工作安排决定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走上规范化的道路,每五年固定召开一次。党代会之后的一中全会,主要是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和领导人,二中全会则主要是研究全国人大将要讨论决定的国家机构国家领导人员和全国政协将要讨论决定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的安排问题。三中全会,当然就必须研究本届任期内最重要的工作了。什么是最重要的工作?毫无疑问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以,几乎每一届党中央召开的三中全会,都要研究改革开放问题,三中全会自然就与改革开放连在了一起,从而获得了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2.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一个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大潮一直在中国大地上汹涌奔腾。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态势和特点,有时也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回旋和静息。但历史的规律决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不能停止的,即使再有曲折,人民的愿望、时代的要求,都始终呼唤着、推动着改革开放步步深化。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是改革开放潮流兴起和全面展开的阶段;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六大,是改革开放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线深入发展的阶段;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大,是改革开放沿着科学发展道路继续推进的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从深化改革走向全面深化改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相比较,作出一个新的重要论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一如既往,最重要的议题是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果是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标志是“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标志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体内容一致,只是增加了一个“继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标题包含两个最重要的关键词(实际是词组构成的命题),一个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个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两个命题如“量子纠缠”,揭示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要求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目标已经实现,所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进一步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要求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动态过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这个主题,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也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的新形势、新要求,体现了迈上新台阶的新特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同一个方向、同一条道路上前进的,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目标和任务的继续、发展和完善,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的指导思想、总目标、“七个聚焦”、六个原则、60个方面300多项改革任务,从不同层面回答了“进一步”怎样“进”、“进”在哪里的问题。

  3.用实践回答和检验改革节点的历史地位

  实践是检验一切理论、路线、政策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也是检验每一次中央全会的决策及其历史地位的标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是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确定的。同样,其他任何一次中央全会的历史地位也要由实践来检验和决定。

  实践如何检验?展开来,包含三个维度。第一个是认识论维度。即不能在主观领域内检验,不能由自我感觉来作结论,而必须在实践中,由客观的真实的实践成效来检验。第二个是价值论维度。实践的成效,到底哪一种是应该肯定的,哪一种是不应该肯定的,这就涉及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问题。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三个有利于”,就是检验改革开放的价值论标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等等,也是价值维度的标准。第三个是方法论维度。就是要用全面的、历史的、整体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和观点认识、分析实践的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中央全会、重大决策、方针政策、改革举措都是通过这样三个维度进行检验的。实践不断检验的结果是,总体上,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在某些方面、某些时段也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党和人民不仅充分肯定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伟大意义,也及时调整政策,采取措施,使改革开放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和重要原则,重点部署了未来五年的改革举措,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决定稿“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党中央决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毫无疑问是推动改革开放由“全面深化改革”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迈进的一个历史性节点。

  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党上下要齐心协力抓好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一要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目标、任务等。切实理解各项改革的措施、要求,坚决把全会决定提出的改革措施逐个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调查研究,制定方案,统筹协调,有序推进各项改革。

  二要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所有的改革都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活力和制度保障,都要以更大的动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都要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转化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都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展和成绩上反映出来。

  三要通过进一步采取措施和完善政策,把全社会的活力激发出来,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激发全社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完善改革激励和舆论引导机制,营造良好改革氛围。既要解决干部乱作为问题,又要解决干部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激励全体人民开拓进取、干事创业,振奋起整个社会的精气神。

  四要把长远与近期结合起来,既要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又要应对当前中国面临的各种挑战和考验,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切实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经济增长、保障就业、稳定收入、改善住房、孩子教育、养老服务等具体问题,真正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五要确保实现全会规定的改革时限。到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时,完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同时顺利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全部目标任务,并制定好“十五五”规划,以更主动的姿态和更良好的条件实施“十五五”规划,为实现2035年和2050年的两步现代化目标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在这一系列方面有更大作为,取得更大成效,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大实惠。人民和历史是检验实践的主体。只要真正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局面,实践就会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应有的评价,历史也就会写出坚实有力的一笔。

  (作者系中央马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理论周刊 05改革开放的历史节点和标志性意义 李忠杰2024-08-29 2 2024年08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