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8 星期三
南京工业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
数智时代国有资产管理转型对策探索
陈梦醒

  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了更高效、更精准的管理手段,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南京工业大学国有资产是开展教学、科研和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数智化背景下,探讨国有资产管理的转型升级,对于保障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1.管理体制

  学校资产由不同机构分别管理,如货币资金由财务处管理,公有房屋由国资处管理,实验室仪器由实验室管理处管理,宿舍、食堂由后勤管理等。这种缺乏集中管理的模式,在管理上容易造成“真空”,发生问题时存在职责不清、相互扯皮的情况。

  2.管理流程

  学校作为国有资产的具体占用、使用单位,逐步实现了涵盖资产配置、使用等各个环节以及资产清查、产权登记等全方位管理目标。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却遇到了各种困难。在资产配置“入口关”,配置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在资产使用“中间关”,存在分配不均衡或未按规定地点和用途使用等问题;在资产处置“出口关”,缺乏规范化审核,可能导致维持费用和成本无法降低,出现资产流失和浪费的风险。

  3.评价体系

  学校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资产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未能覆盖所有重点绩效维度,如该评价指标过于侧重财务类指标而忽视了管理效率、师生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过多强调定量指标而忽视定性指标的使用。此外,缺乏动态调整机制,教育环境和管理需求是不断变化的,现行的评价体系不能根据年度重点工作和上级政策要求随之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转型对策探索

  面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诸多问题,学校聚焦国有资产服务于高校事业发展,利用新一代数字化技术,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重塑和改造,实现资产管理的转型升级,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使用效益。

  1.建立资产信息系统的数智化模型

  在数智化背景下,学校将数据视为核心生产要素,从提升效率向提升价值转变,实现价值的创造。从经验判断向智慧决策转变,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更明智的决策。

  以高校建筑物为例,学校利用数字化技术搭建全景化、实时化的全校建筑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无人机双目系统扫描建筑外部结构,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建筑内部建模,整合以往建筑数据信息,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处理,完成学校建筑的内外部全景BIM建模,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原则,构建一套数智化的校园安全矩阵,并覆盖全校建筑长期稳定运行,实现校内既有建筑数据全景化、实时化的动态监测。通过发挥智慧建造技术优势,完成建筑地下管网、上层结构、周边设施等数据整合校对,综合地震、火灾等应急突发事件防范,构建整体运行、可复制推广的校园建筑安全隐患排查、综合治理方案。

  2.加强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数智化管理

  学校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全生命周期数据收集、记录和变更,加强资产从前期配置计划到退役处置的各个环节的留痕管理,使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实现智能化转型。一方面,在智能化转型的帮助下,学校降低了运营成本,并通过数据的系统整合、归类处理,更系统地进行资产确权,更准确地掌握资产分布、利用情况和潜在价值,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另一方面,学校对国有资产进行全面、实时、动态的监管,实现了对资产的数据快速提取和流程监管。这有助于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和风险,还能够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让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更加健康高效运行。同时,通过全生命周期的流程监管培养勤俭节约的意识和习惯,打造勤俭持家的专业队伍。

  3.完善资产绩效评价的数智化分析

  传统的资产绩效评价体系主要依赖于定量的财务数据,学校通过数字化技术,完善了全口径国有资产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推进横向部门间互联互通、纵向上下条线共享共用,打造一个全景展现、协同管理的信息共享平台。学校还构建了更多维度的非财务指标,实现了对资产使用效率、成本效益等多方面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利用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评估模型,对绩效进行预测和评估。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探索建立更系统、更科学、可调整的评价体系,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等不同分类下的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通过数字化技术,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评价体系进行回顾和修订,确保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然而,数智化时代也给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要求南京工业大学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以适应数字化技术发展的需求。(陈梦醒)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