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8 星期三
用爱帮助随班就读儿童拔节成长
刘晓勤

  我所在的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解放路小学是梁园区残疾儿童最多的小学,这里有很多“折翼的天使”。这些孩子因为身心上的残疾,导致他们不善言辞、排斥交流,较多时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此,作为校长,我也一直在思考:在探索融合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该做些什么来帮助这些随班就读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普特双向融合实践之路,我们始终在探索着,也在持续努力着。

  以专业保障照亮特殊孩子成长路

  对于这些随班就读儿童,学校始终怀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接纳,关爱和教育他们。来自六年级的同学小A,是一个幼时被诊断为双侧重度耳聋的孩子,一侧佩戴人工耳蜗,一侧佩戴助听器。来到学校后,因为听力障碍,他的语言能力较弱,自信心不足。在随后的教学中,班级里经常开展语言训练活动,比如讲故事、诗朗诵、演讲等,把更多机会留给他。

  同时,小A在学校资源教室里受到了个别化教育。每周都会有一对一的辅导教师带领他进行语言感官训练和肢体协调训练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训练。课下,我们最大限度地整合学校、师生、家庭、社区的各类资源,不断满足特殊儿童较高层次的需求,积极构建师生相伴成长的校内外支持体系,在普特互融中发现生命的美好。

  在老师、家长、同学们一次次“你值得被信任”“我们相信你”“你一定能行”的鼓励下,很多和小A一样的孩子,从不能集中精力听讲到能积极回答问题,从不善与人交往到学会体谅帮助他人,从不勇于表达到大方地走到讲台前向同学们大声说出自己的梦想……时光在流逝,这些残疾儿童也从被照亮的存在变成了别人的光。

  以个性化关怀拓展普特互融广度

  小诺同学是一名随班就读的儿童:肢体二级残疾,患有先天性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右下肢肌肉萎缩。刚入学时,他还能自己慢慢行走,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越来越严重,直到现在,他跌倒不能自主站立,上楼如厕都需要人帮助。经过日常观察及与家长沟通,我们发现,因为不能走路,每天一直坐在轮椅上的他性格敏感、情绪不太稳定。面对从小到大帮助他的家人、同学,他从未说过谢谢,甚至有时还会对不小心碰到他的同学恶语相向。

  我找到他,让他谈谈同学们对他的帮助。刚开始时,他一言不发,随后我又说了几个帮助他的同学名字,他仿佛陷入了回忆,过了一会儿小声对我说,还行吧。我鼓励他写下自己的感受,告诉他别人帮他的时候自己应该怎么做,在交谈中,我看到小诺的眼睛里也泛起了泪花。有一次课间,小诺画了一幅画——几个孩子在大树下玩耍。我发现了所有的大树都长得一样高,聪明的小诺是在告诉我:“他和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

  是的,融合教育并非简单地将不同群体的学生放在一起,而是要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关怀,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教育的大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这也是残疾儿童家长内心深处最大的愿望:希望他们能像普通人一样成长,希望他们的内心都洒满阳光。

  让残疾儿童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成长

  有这样一名学生,他的名字叫小言。如果不是看到他耳侧的人工耳蜗,你甚至都发现不了他是位残疾儿童。在学校的帮助下,他的脸上每天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跟随他的脚步,你会发现他每天都早早到校,勤奋学习。他上课认真听讲,生怕错过了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最值得赞扬的是,他会不停地转动小脑袋选择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他不仅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帮助他人,周围的同学有什么难题,总是请教他,他也不厌其烦地给同学们讲解。学习之余,他积极加入科技社团,创作的科技作品精美有趣,他说这也是培养专注力的一种好方法。他学习复原魔方时,课上老师刚讲完二阶魔方的第一步复原方法后,课下他就迫不及待地去不断实践,并把二阶魔方的复原原理延伸到复原三阶魔方。社团老师都夸他聪明,这更是吸引了一大批同学加入社团,并跟随他的脚步去思考,去学习,去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他不仅是在学业上,更多的是在精神层面给予班里其他学生以莫大的鼓舞。他面对困难时的勇敢、面对挑战时的坚韧,都成为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每当有同学遇到挫折时,他都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残疾并不是障碍,而是我们成长的垫脚石。

  看到当初几乎一言不发的孩子在人群中滔滔不绝时,看到当初眼神麻木的孩子在阳光下扬起笑脸时,我忍不住热泪盈眶,那些严冬时节守望鲜花盛开的日子浮现在眼前,经久不散。一路走来,我觉得普特融合不仅是教育的融合,更多的是让残疾学生能真正融入这个集体,并能用自己别样的精神带动集体的其他人,最终达到相互尊重、友爱平等,这才是融合教育的真正价值。

  (作者系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解放路小学校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