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8 星期三
为传统文化插上数字化翅膀
许君强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国人喜爱。前些年,很多乡村大集或者婚丧嫁娶往往都会请戏班演出。同时,一些政府部门每年也会选取优秀戏曲曲目送到基层群众身边。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戏曲演出,成为群众的精神文化大餐。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的勃兴,人们文化娱乐可选择空间越来越大,传统戏曲面临观众不断减少的窘境。传统戏曲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怎样继续“飞入寻常百姓家”?湖南省常德市歌舞剧院让戏曲邂逅直播,为传统文化插上数字化翅膀,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什么数字化能有这么大的“魔力”?一方面,与线下相比,“云”演出对于剧院来说,能节约不少成本。因为线下演出往往需要支付场地费、差旅费等诸多费用,线上则省去了这些开支。另一方面,网络影响无远弗届,线上直播突破了地域和场地的限制,观众覆盖面更广甚至可以说观看人数没有上限,收入与线下相比自然就更多。更为重要的是,融媒体时代,直播可以互动的特点迎合了年轻人的社交需求,更易受到他们的青睐。戏曲上“云”,给传统戏曲注入生机和活力,增加了戏曲演员的收入,拓宽了戏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

  然而,戏曲直播绝非坐在那里想一想、说直播就直播那么简单,需要下一番功夫。对于戏曲演员尤其是老艺术家来说,首先要调整好心态,走出“直播有辱斯文”的误区,此外要积极学习直播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毕竟“小屏”和大舞台有着不同的要求。同时,戏曲主播也要明白,戏曲直播并非把曲目直接搬到线上的“物理变化”,而应是包括曲目创新、互动交流等相互融合的“化学反应”。现实中,有的演出团队适当改编演出曲目,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有的把直播做成专场晚会,邀请老艺术家和优秀青年演员参与,唱戏、表演、打擂台、科普戏曲知识,有的开通在线“点播”功能,变“我唱啥你听啥”为“你喜欢听啥我唱啥”。丰富直播场景,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结合,戏曲直播才能走得更远。

  互联网时代,不管是短视频还是直播,流量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成为影响收入的重要因素。然而,对于戏曲主播来说,要流量但不能唯流量,要流量但更要有文化含金量。文艺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可以通俗但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戏曲主播要坚守从艺初心,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正能量也并不意味着不能有大流量,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铁打的网络、流水的网红之间,那些真正获得广大观众认可的,绝非靠哗众取宠,而是依赖深厚的文化魅力。当然,在戏曲主播严格自律的同时,相关直播平台也要完善作品推荐机制,营造好作品才有好收益的良好导向和氛围。

  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发布了19个新职业,网络主播位列其中。网络主播成为官方认可的国家新职业,既是正业,也是正名,有助于增强全社会对网络主播的职业认同,这给戏曲主播发展带来新机遇和利好。歌舞剧院和戏曲主播要在遵循艺术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发掘戏曲艺术与时代的连接点、与观众的共鸣点,真正用好直播这一数字舞台和新剧场,开辟多元发展渠道。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曾说:“一个古老的剧种,能够松柏常青,是因为它随时进步。”当下,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戏曲拥抱直播新手段,积极创新表达形式和呈现载体,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给其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在当今时代更好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让那些凝结着先贤智慧的经典作品“热起来”、沉淀着历史烟云的文化遗产“活起来”,相关从业者应该从戏曲直播中受到启发,为其插上数字化翅膀。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