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8 星期三
四川省成都市建教师共享中心,解教育人才结构性紧缺难题——
共享,为优化师资注入源头活水
本报记者 倪秀 通讯员 钟兴茂
  共享教师、川菜大师黎万珍(中)教孩子们包粽子。 成都市教师共享中心 供图

  如何破解教育人才的结构性紧缺?如何优化教师配置,探索教育人才资源的整合策略?为解决这些难题,2023年4月,“教师共享中心”在四川成都成立。

  一年多时间过去,成都市教师共享中心运转情况如何?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到底如何助力教育发展?这些教师又是如何“共享”的?成都市教师共享中心在优化教育人才配置上,摸索出了哪些经验?近日,本报记者进行了回访。

  广纳人才

  为教育多开一扇窗

  7月9日,一堂名为“低碳清洁能源与未来”的暑假城市共享实践课在四川大学实验室开讲。来自成都市第二中学的学生们在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教研中心副主任吴朝玲的带领下,了解清洁能源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以前很少有机会走进大学上实践课,今天能在川大上课我们感到非常荣幸。”课后,学生们不住感叹。

  学生们的感叹,反映了成都成立教师共享中心的一个初衷——缩小教育资源的区域和校际差距。

  成都基础教育规模稳居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第二位,人口增长趋势明显,呈现出对教育规模总量、教育结构布局的多样化需求态势。与此同时,成都市部分乡镇学校、郊区新城学校存在教师结构性紧缺,高学历教师引进难、留住也难等情况。因此,教师共享中心成立之初,便明确提出要探索破解教育人才的结构性紧缺、优质教育人才分布不均、优秀行业人才参与教育发展路径不畅三大难题。

  秉承着这样的初衷,1400余名在岗教师、退休教师和187名行业优秀人才,有了共享教师这个新身份。在岗教师和退休教师主要为薄弱中小学与幼儿园提供紧缺学科送教、课程建设指导、教研科研指导和教师培养结对服务;行业人才、大学教授、退役军人等则发挥各自优势,丰富学校美育、体育、科创教育、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资源。

  “广纳人才,希望为教育多打开一扇窗。”成都市教师共享中心主任陈铁军介绍,中心第一次“破圈”,是与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合作,邀请100名艺术家担任共享教师,进入成都市中小学、幼儿园和职业学校,开展讲座、座谈、交流、培训、展演等活动,把社会资源转变成优质美育资源。

  截至今年8月,成都市共享教师从最初的1665名,发展到包含奥运冠军、艺术家、科学家、名优教师、银龄教师等在内的7672名,惠及600余所学校和104万名师生。

  “教育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也在不断调整教师共享的服务内容。”陈铁军说,2023年底,教师共享中心更进一步明确要积极拓展跨区域协作,深化一、三圈层教育结对联动;2024年春季学期,大量在岗教师、退休教师、师范院校毕业生被共享到大邑县、都江堰市等地第三圈层学校,既填补了紧缺学科教师空缺,又引领带动了薄弱学校质量提升。

  建好机制

  把好准入关和培训关

  7000多名共享教师是如何遴选出来的?成为共享教师的条件是什么?

  “我们的共享教师主要分为共享名优教师、骨干教师、退休教师、储备教师、行业人才5个大类,每一类都有严格的准入机制。”成都市教师共享中心副主任赖萍介绍,针对不同类别,共享教师的准入机制不同。以共享名优教师为例,需要获得过国家级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类荣誉称号,或者是国家组织的教育教学比赛奖项获得者、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第一完成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

  成都市教师共享中心的评价、退出机制也日臻完善。每个学期,教师共享中心、被服务学校都会从师德师风、职务奉献、教师合作、教学效能等方面对共享教师进行评价考核,考核为优秀的将优先参评“成都市最美共享教师”,连续3次考核不合格的将退出共享教师。

  针对共享行业人才,《成都市教师共享中心共享教师管理办法》也有细致的规定。记者发现,除基本的政治、学历等要求外,共享行业人才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具备本行业高级及以上职称;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在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得省二等奖或市一等奖以上;获得行业相关部门推荐。”

  高标准的准入机制,吸引的是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但如何让他们站上讲台成为教育能手,又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对于行业人才而言,要在讲台上把专业知识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必须经过培训。”陈铁军介绍,成都市教师共享中心建立准入、培训、匹配、评价、激励、退出六大管理制度,在共享行业人才上岗前,对其进行教育规律、教育心理等培训,中期也会进行各类课例示范。

  今年春季学期,成都市龙舟路小学通过教师共享中心发布的信息,成功与四川音乐学院的管弦乐专家匹配,促进学校管弦乐社团更上一层楼。

  “行业人才的加入,让学校在特色化课程的开设上有了更多可能。”成都市龙舟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熊文坦言,以前学校没有这样的资源,但现在可以轻松、便捷地匹配到有助于学校特色发展的专业资源,“打破了办学拼资源的局面,校际发展更均衡了”。

  成都市京剧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第26届梅花奖获得者刘露就是一名共享行业人才教师。她已先后走进都江堰市、龙泉驿区等地多所中小学作讲座。

  刘露告诉记者,自己每次都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储备等情况,调整讲座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以前我总开玩笑说自己‘唱得比说得好听’,但现在我更愿意多说,带领学生们领略传统文化之美。”在她看来,作为共享教师进入学校,以自己的专业能力讲好美育故事,是艺术与教育的完美结合。

  共享理念

  助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

  成都师范银都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文莉是一名共享名师,如今正针对成都市大邑县沙渠学校进行共享帮扶。文莉引导学校从改变卫生环境、班级文化等小处着手,逐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现在,沙渠学校不仅校园环境更加整洁,还整合当地资源,建立校内中药材科普劳动实践基地,足球、篮球、排球教育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沙渠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刘进军感叹:“共享教师在弥补结构性师资短缺的同时,更为我们带来新的教育启示和理念。”

  “目前,学校需求和共享资源信息主要通过微信进行点对点的匹配,难免存在偏差。”陈铁军坦言,尽管在补齐短板和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教师共享助推优质均衡还有许多难关要突破。

  区别于带有行政职能的教师管理部门,以资源共享为理念的教师发展中心应当如何运营管理,这是一年多来成都市教师共享中心不断探索和突破的难点。

  建立起“蓄水池”、引入各类人才,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学校要申请和使用这些资源,还需要建好教师共享的“引水渠”。

  目前,成都市教师共享中心初步完成人才供需“桥梁”建设,正在形成集人才信息检索、活动发布、招募信息、需求公示、荐用匹配等五大领域20余项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系统。与此同时,成都市正积极推动区(市)县建立教师共享中心,目前已有锦江区、都江堰市等9个区(市)县教师共享中心建成,未来将构建起“市级统筹、县级落实、学校参与”的三级联动教师共享体系。

  解决了“桥梁”问题,另一个问题则有关共享机制可持续发展。

  “我们推进教师共享,不只是希望能激发各类人才参与教育事业的情怀,更是不断通过强化政策和经费支撑,保证教师共享中心的可持续运作。”陈铁军说,要做好教师共享工作,就需要发挥评优评先、职称评定、项目奖励等因素作用建立激励机制。一方面,成都市为所有共享教师设置“成都市最美共享教师”市级荣誉;另一方面,针对行业人才、退休教师参与共享服务,根据实际情况由学校或教师共享中心支付劳务报酬,在职教师的共享服务纳入绩效管理。

  此外,在职教师完成相应共享服务课时,视作满足推荐评选成都市特级教师、成都市学科(技能)带头人、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的基本必要条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定量的共享服务课时,且考核合格,还可兑换成支教时长。“支教工作是成都市城区中小学教师评聘一级教师以上职务的必要条件,这对教师成长是有利的。”熊文说。

  “助力区域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实现教育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赢,是共享中心下一步迭代的目标。”陈铁军说,成都市教师共享中心成立至今,相继推出了“优师天府”“运动天府”“美育天府”“科创天府”“工匠天府”“荣光天府”“文博天府”“法治天府”“财商天府”共9个项目,让教师共享更加精细化、品牌化。同时,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教育人才和行业人才加入共享教师的行列,也带来更多社会资源。教师共享中心向相关单位收集63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个博物馆、199个市级科普基地、38个公共体育场馆,实现城市资源向教育资源的转变和共享。

  今年暑假,利用共享教师和共享城市资源,成都市开设了一系列暑假城市共享课程,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高校实验室、红色教育基地、大师工作室,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教育和体验。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