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7 星期二
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构建“四合四全”人才培养体系
史传道 孙娜 李娟

  近年来,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挥中医药类高校开设预防医学专业的优势,将中医“治未病”理念和“中医疫病学”理论方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机融合,提升学生防病治病能力。公共卫生学院构建的“四合四全”人才培养体系,在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以及师资队伍四个方面协同发力,创新发展公共卫生教育,旨在实现课程全面融合、能力全面提升、成效全程评价以及师资全员协同的目标,推动公共卫生教育的深入发展。

  在公共卫生学院毕业生中,约四分之一的学生选择深入基层,通过“选调生”“西部计划”及“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途径,为民众健康提供切实服务,社会认可度和知名度均较高。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以张仁儒、刘刚等为代表的35名毕业生勇敢奔赴武汉、石家庄等抗疫一线,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优秀表现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2021年,预防医学专业成功入选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标志着公共卫生学院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组合师资队伍

  建立全员协同育人机制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和公众健康需求,公共卫生学院致力于构建校地师资协同培育机制,并建立了“专业教师—临床医生—行业专家”的校内校外师资共育体系。该体系不仅涵盖了校内专业教师、校外专家讲师、实习实践导师、科研项目导师、创新创业导师及学业指导教师等多元角色,更通过与省市疾控中心的深度合作,实现了师资互派、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全方位融合。

  此外,公共卫生学院还聘请了13名行业企业的专家作为兼职导师,以及25名疾控专家担任创新创业导师,进一步充实了学院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全面、专业的指导。

  整合课程体系

  全方位推动医防融合

  公共卫生学院以OBE理念为引领,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改革,构建兼具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强调整合性和前瞻性,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公共卫生事业的需求;通过调整学时配比,将实践学时提升至总学时的40%,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优化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公共卫生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确保学生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

  在课程设置上,注重模块化与现代化的结合,引入前沿、交叉和创新创业课程,如“人工智能”“公共卫生应急技能”等,旨在使学生成长为具备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注重基础、临床、预防课程的科学衔接,提升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综合素养和医防融合理念。

  针对公共卫生短板,公共卫生学院与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开设提高公共卫生实践能力的相关课程,以增强学生的应对能力。这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既提升了课程的竞争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系统的学习体验。

  统合实践环节

  全面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公共卫生学院的“三环节、六模块、四阶梯”实践教学体系在五年一贯制教育中深化了“大卫生、大健康”的核心理念。该体系通过课内实践、集中实践、“第二课堂”三大关键环节,巧妙地将学科基础、专业技能、通识教育、专业能力、创新创业实践及素质拓展六大模块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

  统合各方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大一学生深入社区,了解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实际操作;大二学生参与疾控项目和科研训练,激发创新思维;大三学生结合临床专业知识进行临床见习,为预防医学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大四、大五学生通过临床和疾控实习,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全面提升专业能力、科研素养、社会实践及综合素质。

  复合评价模式

  全过程评价学习成效

  公共卫生学院积极推行一体化考核体系。该体系由课程考核、分阶段学业水平测试和毕业考核三大环节构成,采用复合评价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业水平测试,既可以让学生实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还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效果的反馈依据。依据这些反馈,学院可以更加精准地指导教学改革,持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从而显著提升教学质量。

  毕业考核更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全面检验。学院特别强调对毕业论文(设计)和公卫技能操作的考核,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确保他们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公共卫生实践岗位的需求。整个考核体系形成了一个“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确保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优化和提升。

  (史传道 孙娜 李娟)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