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把“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作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落实“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领航、全员协同、空间重塑、文化浸润,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建领航:以战略高度构建全域思政育人体系 校(院)将党建引领作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根”与“魂”,依托“红色引擎”,构建覆盖全员、贯穿全过程的思政育人格局,推动思政工作向“系统赋能”升级。 实施“全域领航”战略工程。校(院)部署“百支党支部领航、千名党员结对”的“全域领航”战略工程,建立长效机制,243个教学机构、机关、教辅机构、直属附属机构的教职工、医护党支部与443个学生班级全面建立联系,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学业辅导、生活关爱和心理指导作用,实现学生群体全覆盖。全年组织专题活动420余场,化党建优势为育人实效,为社区建设注入“红色动能”。 推进“思政场景”全域融入。校(院)依托“党建活动室”“党员之家”等18个核心阵地建成党建理论资料库,结合“山一大红色校史”品牌建设,举办“传颂红色经典”等主题活动35场,覆盖学生2.2万余人次,将“党史学习、校史教育”融入日常,构建“时时可学、处处可悟”的“思政场景”。 全员协同:以资源统筹凝聚育人合力 校(院)以“一线规则”为顶层设计核心,构建“校领导带头、多部门协同、全队伍参与”的全员育人体系,让育人力量从“分散作战”向“集团攻坚”转变。 构建“跨域联动”育人矩阵。校(院)领导班子带头深入社区举办思政课、座谈会86场,机关、院系领导干部参与党团班活动230余场,累计解决学生学业、生活、就业等实际问题1100余件;选派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师160余名(含退休教授、法治专家、优秀校友)进驻社区,开展课程答疑、心理辅导、安全教育活动880余场,实现“教学—管理—服务”的育人链条闭环。 打造“一线扎根”辅导员队伍。校(院)创建辅导员学院,搭建平台、强化赋能,在社区汇聚育人力量,精准开展思想引导、学业督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生涯辅导。建设12个校级辅导员工作室,选派40余名一线辅导员“驻社区、亮身份、办实事”,制度化开展“面对面”深度访谈580余次,做到“点对点”精准帮扶,切实打通思政工作“最后一公里”,学生满意度提升至96%。 空间重塑:以全域规划打造共享育人阵地 校(院)立足“空间育人”战略,以学生需求为核心统筹校区资源,推动社区空间成为“全域共享、功能集成”的育人空间。 打造“校区级”核心育人平台。校(院)升级“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活动中心,配备社团活动室等21个功能室,全年举办学术沙龙、科创竞赛、安全教育等活动360余场,构建“成长赋能”的重要载体。山东省首个兵棋推演中心融合红医文化特色,在电磁频谱监测、兵棋推演中植入医疗救援任务,提升医学生参与度,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完善“楼宇级”便民服务网络。校(院)按宿舍楼群统一规划,建设活动室、自习室等空间58个、健康驿站80余间,并配备多个自助开水房、洗衣房、售货机,实现社区内“学习有场所、活动有空间、思政教育有场地”。 文化浸润:以精神引领营造特色育人氛围 校(院)将社区文化建设纳入“文化强校”战略,构建“榜样引领、家味浓厚、特色鲜明”的文化育人体系,让社区成为精神传承的重要阵地。 打造“榜样文化”品牌。校(院)弘扬“百廿省医”等文化精髓,宣传王兆俊等老一辈寄生虫病防治专家和白晓卉等时代楷模的事迹,选树优秀学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38名典型榜样;全年开展“山一大故事”宣讲48场,覆盖学生1.8万余人次,将自强不息化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坐标”。 厚植“家文化”根基。校(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医学人文精神等融入社区建设,全年开展“中医文化进社区”“医学人文沙龙”等特色活动68场,开展“宿舍文化节”“公寓故事”等活动32场,累计参与学生3.6万余人次。打造“柠檬树”暖心服务品牌,学生对“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满意度达97%。 未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精准下沉资源,升级育人空间,将“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成“党建思政高地、人才培养园地、管理服务基地、安全稳定阵地”,为一流医科大学建设与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和莉 谭桂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