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围绕“匠心筑梦,精诚笃实”主题主线,实施“五大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党建领航工程 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 学院党委加强政治理论武装,打造学院、党支部、党员三级联学制度,落实党员教育常态化制度。严格落实“两个议事规则”,确保“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的科学性。出台“四责协同”责任清单,党委书记与班子成员和系部负责人签订责任书,推进责任落实落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一体推进党支部设置与学科和研究所机构改革。明确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目标,定期发布党建先锋指数,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加强部门干部教育培训,每周一召开部门负责人工作交流会,以会训结合压实工作责任。 实施人才引育工程 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 学院推行“引育并举”策略,突出“以才引才,团队引进”效能,明确人才引进重点,制定“一人一策”方案,主要领导带队引才,介绍学校引才政策和发展理念,争取实现与人才的价值趋同。加强人才培育,引导青年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由相关领导指导把关,明确发展目标,提升教师发展的内驱力。根据学科发展方向,组建9个科研服务团队,通过实施“有组织科研”突出团队负责人的“头雁”引领作用,发挥团队成员各自所长,实现整体发展。倡导“亮灯行动”,积极引导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教学和科研上,让办公室和实验室的灯亮起来。改革硕士研究生分配制度,把主持科研项目作为研究生名额分配的关键条件。 实施党建融合工程 推进协同融合新发展 学院与市级单位和龙头企业开展党建共建活动,不断拓宽党建工作“朋友圈”。建立科技服务队,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全方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学院已成立涉及相关行业领域的7支科技服务队。推行“百人联百企”行动,要求每名博士至少要有1家企业作为长期合作单位,鼓励在企业设立博士创新站,现已设立4个博士创新站。着力推进“绍兴文理学院—华汇”和“绍兴文理学院—同创”两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智能建造产业学院建设,积极申报古建筑保护现代产业学院,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搭建平台。开通校企联创平台,打通校企信息对称的“最后一公里”。 实施“三全育人”工程 谱写人才培养新篇章 学院出台意识形态管理办法,做好讲坛论坛和新媒体规范管理。定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组织教风学风建设年活动,通过课堂督导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提出“匠心筑梦,精诚笃实”主题主线,积极引导教师参加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和省市级课程思政项目立项工作。以打造学生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积极争取校友基金支持,出台学生发展支持计划、学生创业就业支持计划,通过奖励或补助助力学生考研、参与科研和竞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实施文化兴院工程 建构学院发展新生态 学院推出了“砼心”系列文化品牌,创设了以“砼心筑梦,师生对话”为代表的育人品牌和以“砼心筑廉”为主题的廉洁文化品牌。实施学生体育发展支持计划,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持续开展“越崎土木讲堂”和“岩石力学与工程地质绍兴国际研讨会”等学术文化活动,培养“一心一意干事业,同心同德谋发展”的学院文化气质。 “五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学院获批第四批浙江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拥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浙江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浙江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涌现出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学院领导班子获得“绍兴市‘五强’好班子”荣誉称号,在2024年度绍兴市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中记“集体嘉奖”一次。 学院成功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拥有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平台5个。国家基金获批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校前列,有力支撑了工程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院获批国家教育部门高等学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项目1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9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项15项。全职引进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双聘院士1人、C类以上人才6人。建设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5项。2024年,学院获批浙江省优秀研究生教学案例3项,获得浙江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7项,国家一级行业协会、学会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学生获得省部级及以上A类学科竞赛奖项8项,浙江省高等学校土木建筑和水利类本科生优秀创新实践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主持立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2项。 (袁油迪 邱科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