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中国供图
|
今年暑假,我走进湖北省博物馆,那里面就像藏着无数个时空宝盒,每一样文物都让我睁大眼睛“哇”个不停。 博物馆里陈列着数不清的珍贵文物:有曾侯乙尊盘,它是古代最早的“冰箱”;有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圆奁,它记载了古代贵族的出行礼仪、排场;还有那剑气逼人,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曾侯乙展厅里那套气势恢宏的编钟。 曾侯乙编钟一共65口钟,分为钮钟、甬钟和长枚甬钟,分别摆在钟架的三排上。在每一排的末尾,都有一个青铜武士高举双手,将一排钟架给托举了起来。每一排编钟都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钟越小,发出的声音清脆如泉水叮咚;钟越大,发出的声音浑厚如雷鸣。每口钟都被铸成特殊的合瓦形,这样敲击不同位置就能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它们和谐悦耳,就像一对默契的音乐伙伴。 在曾侯乙编钟的“C位”,是一口与众不同的钟,它与合瓦形不同,整个就像个圆柱,顶部有两条蜿蜒的龙,钟身上的铭文记载了楚惠王得知曾侯乙去世的消息之后,于在位第56年特制镈钟用作祭祀。相传,当年伍子胥为报楚国杀父之仇,率领吴国大军攻打楚国,楚国的国都郢都被攻破,楚昭王被迫流亡到曾国,得到曾国国君的帮助,后来楚国复国,楚王一直没忘曾国对他的帮助。再后来曾侯乙去世,楚惠王为了报答恩情,铸造这口镈钟相赠。虽然它不参与演奏,却静静地诉说着穿越时空的情谊。 参观完博物馆,我们来到了演奏厅,这里陈列着1∶1复制的编钟。我们欣赏了一场编钟与其他古乐器的音乐秀。当棒槌敲起,乐声流淌开来。听《金殿》,钟鼓齐鸣,尽显恢宏;听《羽韵》,清脆的钟声让我仿佛看到鸟儿轻盈地飞去,身上的羽毛飘逸,给人美的享受;而听《东方红》,悦耳动听的乐曲让人振奋不已…… 曾侯乙编钟是古代音乐的瑰宝,更是中华文明的脉搏在跳动。它那天籁之音唤起了古人对艺术的追求,我永远忘不了曾侯乙编钟的魅力! (指导教师:李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