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它通过多篇文本的整合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拓宽阅读视野、培养思维能力、促进情感与品德发展,从而实现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经过对“群文阅读”的深入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教授、四川省教育学会阅读分会理事长杜学元与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院长王雁玲共同开发了《高中群文阅读》资源,由西南大学出版社2024年出版。《高中群文阅读》不仅凸显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精神要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且紧密结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教材,贴近教材单元主题、内容和高中生语文学习实际与生涯规划走向,在议题确定、文本组织、阅读点拨、学习任务的设置以及阅读练习的设计等方面,充分涵括了“群文阅读”的基本特质,创新构建了“群文阅读”的学习平台,彰显了“群文阅读”的价值意义。 建构认知 唤醒文化基因 “群文阅读”是一种结构化、探究性的多文本阅读方式,是践行新的课程标准、体现语文课程性质的重要途径,能够催新“结构深思”、创构“学习情境”、立足“自主探究”,赋能学生全面发展。《高中群文阅读》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让学生收获适配的阅读方法,更能在结构化的阅读实践中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特别是多文本的辨识与提取、比较与整合、评价与反思以及应用与创意等关键思维能力。“群文阅读”有效破解了文化教学的困境,实现了从碎片化的教学到系统化传授的转变,它以多文本阅读主题探究的形式,全面整合文化资源,动态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唤醒文化基因,将抽象的理念变得更加具象化。在语文教育中,“群文阅读”通过整合不同主题、体裁、文化背景的中文文本,将抽象的理念变得更加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中文语言和中华文化。通过对跨文化文本的引入进行文明互鉴,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建构系统认知。 立德树人 弘扬中华文化 《高中群文阅读》在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注重文质兼美,又注重育人价值;既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又注重多元文化的比较分析与鉴别思辨,让学生成长为中华文化传播者。“群文阅读”文本是在议题统领下的结构化组合,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注重集体建构,通过深度比较鉴别、分析综合和推论判断,或者思考思辨、集体讨论和深入探究,最终促成对议题的理解,达成共识性认知。议题统领的组文,是结构化的文本;议题统领的阅读过程,是结构化的阅读;议题统领的阅读结果,是阅读的结构化。议题是“群文阅读”组织、建构的核心线索;结构化是“群文阅读”实现有意义的建构的本质追求,是“群文阅读”的灵魂;集体建构是“群文阅读”保障高质量的高效路径。要把“群文阅读”向纵深推进,必须紧紧抓住“群文阅读”的“议题统整”这个根和“结构化”这个魂,彰显文化传承,深化立德树人实践,进而扩大成效。 任务驱动 打造学习体系 《高中群文阅读》通过设计形式多样、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阅读主题的深化和延伸,依据统编版教材各单元的主题内容进行呼应或照应式的选取,从而对单元主题内容的基本要义进行生发和归整式提炼,展开主题。每个议题和选文有阅读引导,每篇选文之后有“阅读点拨”,每组群文之后有“学习任务”,每个议题之下都附有“阅读练习”,有利于学生理解议题要义、查漏补缺、检测阅读效果并加以巩固,促进任务驱动式学习体系的动态形成。融“五育”于阅读和阅读教学之中,让学生在阅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进知识与智慧、提高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技巧、增进阅读情感、培养阅读毅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未来,《高中群文阅读》资源开发团队将聚焦构建开放、协同、智能的阅读生态,突破语文学科边界,关注技术深度融合、资源开放共享、评价科学创新,推动学生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落地,同时赋能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公平实现,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复合型人才。 (刘丹羽 金宇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