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高校新风
2025-08-24 星期日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扎根粤港澳大湾区 传承发展广东音乐

  作为一所地处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的高水平大学,广州大学于2005年成立音乐舞蹈学院,在推动广东音乐传承发展中肩负重要使命。在建设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与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音乐舞蹈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专通相融”的理念,搭建了“教学—科研—实践—展演”“四位一体”平台,全面推进广东音乐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

  夯实理论基础

  构建三维融合框架

  广东音乐以清新明快、细腻婉转的粤韵风华深刻烙印着粤港澳大湾区三地的地理环境、历史变迁、民俗生活与审美理想,是三地文化同根同源的生动听觉符号,是连接三地青少年情感的无形桥梁。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基于音乐人类学、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交叉视野,研究构建了“理解—认同—再生产”三维融合的理论框架。其中,文化理解是基础,音乐舞蹈学院将音乐置于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何以成为“地方性知识”的载体;文化认同是核心,音乐舞蹈学院通过具身化、参与式的音乐实践,引导学生在情感共鸣与价值共鸣中建立对广府文化、湾区文化、中华文化的多层次归属感;文化再生产是动力,音乐舞蹈学院让传统音乐通过符合当代语境尤其是青少年语境的创造性转化,依托形式创新、内容拓展、媒介融合等方式,实现活态传承与代际传递。

  以文化认同为导向

  打造广东音乐教育新生态

  深化文化理解,构建“语境化”的音乐教学体系。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将广东音乐置于文化语境中加以理解,从3个维度奠定知识与情感基础。一是历史与地域溯源。音乐舞蹈学院在教学内容中系统融入广东音乐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如清末民初的商贸文化、珠三角水乡生活发展史以及广东音乐的代表性人物故事,强调音乐与历史、地域的内在联系。二是文化符号解读。音乐舞蹈学院深入解析广东音乐独特的音乐语汇,在演奏中探索技法与广东方言之间的联系,探讨代表性乐器的音色特质及其蕴含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内涵,分析传统经典曲目《步步高》《彩云追月》《旱天雷》等所描绘的广府风土人情与文化气质。三是情境化教学实施。音乐舞蹈学院充分利用广东音乐文化资源,在沙湾广东音乐馆组织开展寻音之旅,在陈家祠的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开展“建筑装饰中的粤乐元素”探究活动,在西关大屋社区等体验广东音乐“私伙局”氛围,结合端午节赛龙舟、新年庙会节庆仪式等理解广东音乐在仪式中的功能,全方位营造沉浸式的文化氛围。

  激发文化认同,推动广东音乐传承发展。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积极探索广东音乐的当代转化机制,使其成为青少年“可亲近、愿参与、乐分享”的文化载体,通过“再创造”的过程,让文化知识通过具身体验内化为生命体验,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音乐舞蹈学院创新课程建设,深化学生对广东音乐文化的理解与认同。针对广东传统音乐民乐合奏学习门槛较高的问题,音乐舞蹈学院开发以广东音乐为核心资源的音乐欣赏课程,根据不同学龄段特点,设计差异化的参与式欣赏教学模式,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贯通式教学体系,逐步满足学生从文化理解、文化认同到文化传承的递进需求。音乐舞蹈学院探索传统经典曲目新演绎方式与主题性创作实践,对传统经典曲目进行创新,如在教授《彩云追月》时,教师延伸粤语声乐片段教学,并尝试将其改编为融入爵士元素的室内乐版本;推动跨领域对话与融合,鼓励学生将广东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爵士乐等多元艺术融为一体,在创新中探寻传统与现代的共鸣点;围绕当代广府文化主题进行创作,引导学生聚焦节庆仪式等主题,探索经典艺术的现代表达方式,创作蕴含现代意境的小型音乐剧,探索广东音乐语言在当代语境下的表达潜力,赋予传统以时代生命力,显著增强学生对广东音乐文化的理解。学院建立成果展示与互动交流平台,依托广东音乐曲艺团等专业院团,组织学生深入专业院团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深化交流合作,形成广东音乐的活态化交流机制;支持学生举办民乐、钢琴等多种器乐形式的广东音乐专题音乐会,充分展示专业技能,形成多维度互动反馈机制,有效增强学生的创作成就感与文化归属感。

  聚焦广东音乐特色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理论知识开展跨学科研究。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师团队构建双轨研究体系,在基础理论部分,整合音乐学、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力量,深耕粤乐美学体系、城市化音乐变迁、传承人口述史等;在应用对策部分,对非遗传承实践、数字传播等进行实践方案的研究开发,以学理为支撑,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为学院音乐教育实践提供系统性理论依据。

  贯通分层育人脉络的课程体系。在学科建设方面,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进行“全域普及层”的课程设计,依托国家级别一流课程“带你听懂中国传统音乐”,借助慕课平台向全校学生渗透广东音乐文化通识教育。在音乐专业进行“精进层”的课程设计,开设研究生特色课程“广东音乐理论与演奏”,创建“田野考察—理论学习—演奏实践”三维融合教学模式,系统传授经典曲目演奏技艺,实现文化理解与技艺传承的双重目标。

  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实践生态模式。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采取协同育人机制,与荔湾区政府部门共建地方音乐研究生培养基地,强化在地文化研究;联合广东音乐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广东音乐曲艺团实施“双导师制”(院团艺术家+高校教师),破除学术与行业壁垒。打造活态传承平台,通过岭南音乐周、社会音乐会等活动深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建成广东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集展示、展演、教学、研究、体验五大功能于一体,坚定学生文化自信。

  为了推动广东音乐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传承,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坚持“五育”并举、“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着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文湾区”,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未来,音乐舞蹈学院将继续发挥区位与学科优势,深化理论研究,创新实践,让广东音乐的清音雅韵真正流淌进湾区青少年的心田,让文化基因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凝聚湾区新生代力量的精神纽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建设教育强国、文化强国贡献独特的“湾区声音”与“广大智慧”。

  (方琪)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风 04扎根粤港澳大湾区 传承发展广东音乐 方琪2025-08-24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2 2025年08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