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高校新风
2025-08-24 星期日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措并举 打造职业启蒙教育新模式

  近年来,北京科技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学校各部门,依托职业院校在师资、硬件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思政引领、产教融合、学段贯通、数智赋能”四措并举,搭建起立体化、多元化的职业启蒙教育体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思政育人主阵地作用,深度参与学校职业启蒙教育体系建设,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思政引领:筑牢职业启蒙教育价值根基

  在思政课程方面,深化“三教”改革。教师是根本,学院充分发挥“传帮带”“老带新”作用,通过有组织地开展科研、“萌新磨课”、“骨干练兵”以及各类教学比赛,夯实思政课教师基本功;教材是基础,学院创新开发“1+N”课程包(1个核心理论+N个青年视角解读),创新“思政+X”融合模式,着力培育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行为规范;教法是途径,学院创新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实践品牌,创建“朋辈思政微课堂”互动平台,开展“情景剧创演”“劳模工匠进校园”等特色活动,打造浸润式、项目化实践课堂。学院申报的情景剧《汽车博物馆里的雷锋》获评2024年度“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精品项目。

  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构建“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培养体系。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实践等方式创设职业体验情境,系统推进“飞夺泸定桥”VR教育等特色项目,将职业伦理、家国情怀、创新思维等核心素养深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三全育人”优秀案例、课程思政“三金”优秀教学案例等成果,同时构建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双重评价维度,着重考查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责任担当精神等关键素质。

  产教融合:打造职业启蒙教育实践平台

  坚持“专业对接产业、学业对接就业、育人对接用人”的办学模式和产教融合特色,学院助力学校携手30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职业启蒙课程,将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与学生的竞赛、证书紧密结合。邀请企业技术骨干举办讲座、开展技能培训,使学生接触行业前沿技术和创新理念。在日常教学中,将企业技术标准深度融入课程体系,学生通过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实训、岗位轮换实习等方式,提前熟悉职场环境与工作流程。合作企业定期派驻导师参与课堂教学,结合行业前沿发展动态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技术迭代同步。

  学生在校园内的实训中心即可开展模拟生产、技术研发等实践活动。这种“学中做、做中学”的模式,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更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思维,为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提供了坚实支撑,有效推动了职业启蒙教育深层次、高质量发展。2025年9月,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将正式开启职业本科教育新篇章,首批设置合成生物技术、汽车工程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技术等6个聚焦首都高精尖产业需求的特色专业,分别与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等单位签署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协议,通过共建产业学院、现代学徒制等模式服务首都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

  学段贯通:构建职业启蒙教育衔接体系

  职业启蒙向基础教育渗透。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开展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小学生“课后一小时”实践活动、“小小工匠”、“小小工程师”等职业启蒙项目。开发“玉兔号”月球旅行、设计未来汽车、动感电车梦工场等40余项职业启蒙项目,通过情境模拟和动手实践让中小学生在趣味体验中了解职业特点,将科学知识与职业启蒙相结合,激发探索热情。定期组织中小学生走进校园实训基地,开展汽车维修、电子装配、3D打印等沉浸式职业体验活动,让青少年在实践操作中感知职业魅力,培育职业认知、劳动素养与劳动情感。

  职业启蒙向高等教育延伸。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发紧扣职业发展需求的模块化课程,推动各学段职业启蒙课程互选、认证与学分互认的有效衔接。贯彻落实“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目标,打造特色鲜明的社会培训体系,包括企业培训定制化模式、师资培训高端化项目、公益培训多样化课程。通过学分互认机制打通学段壁垒,精准对接不同群体需求,企业培训贴合岗位标准,师资培训聚焦能力提升,公益培训覆盖多样需求,推动政府部门、学校、企业、家庭和社会的五方协同,形成育人合力,让职业启蒙贯穿学习全过程,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数智赋能:创新职业启蒙教育发展模式

  学院依托学校数据基建,整合用户数据、业务数据、行为数据,构建师生画像,搭建教学场景体系,落地学校可视化数据看板群建设。举办人工智能赋能高职大思政建设暨全国高职院校“宝藏大学”研讨会,为职业启蒙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数智动能。依托数据模型分析结果,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职业认知特点推送适配的课程资源,如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推送趣味职业体验项目推荐清单,为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生成个性化职业发展路径规划,让数智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全流程。

  通过整合学生职业兴趣调查结果、课程反馈、学习表现等多方数据,学院梳理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倾向、发展期待等核心指标,初步形成覆盖学生、教师、学校的三维立体分析体系。创新开发职业兴趣热力图、课程效果动态表、资源供需对照看板等可视化工具,直观呈现学生职业认知薄弱点、教师教学优势领域和学校资源配置缺口,有效服务职业启蒙课程优化、师生个性化指导和资源精准投放等具体工作。同时通过数据看板实时监测课程实施效果,动态调整教学策略与资源分配,这种以数据为驱动的模式让职业启蒙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教育决策从经验判断向数据支撑转变,为提升职业启蒙教育质量提供数智化支撑。

  奋进新时代,扬帆新征程。北京科技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发挥思政引领作用,立足学校办学特色与产教融合优势,推动学校职业启蒙教育改革,打造理念先进、资源丰富、模式新颖的职业启蒙教育示范平台,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职业启蒙教育新模式。通过深化思政教育与职业启蒙的有机融合,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筑牢思想根基,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实践中展现更大作为。

  (张丽伟 胡际童)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风 04四措并举 打造职业启蒙教育新模式 张丽伟 胡际童2025-08-24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2025年08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