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足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鸿源校史馆,一份1959年的手稿格外醒目。这份手稿的作者是我国著名水利专家林一山,手稿内容是他向上级部门报送长江工程大学的创校意见。正是这份手稿,催生了一所为长江开发与治理培养专门人才的大学——这便是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自此,学校始终与国家水利事业同频共振,历经三次艰苦创业,在时代浪潮中不断成长。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从葛洲坝、三峡大坝到南水北调,无数校友扎根大江上下的重大工程与基层站点,用专业与坚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青春力量。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为湖北省政府部门直属公办高职院校、全国优质水利高职院校、湖北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是长江大保护职教集团、北斗及应用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单位。学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是一所从长江走来的大学,必须将职业教育特点、时代发展要求、水利行业特性、长江文化特质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从大江奔流中汲取奋进力量,从上善若水中涵养道德情操,自觉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向家文说。 水润匠心 探索思政育人大格局 当“长江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所因水而生、依水而兴的院校,敏锐捕捉到时代赋予的命题。学校党委秉持“以水润心、以文化人、以德育才”育人理念,努力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创新开展水润匠心“大思政”体系建设,构建“三维递进、六位一体、五化融合”育人模式,有效破解育人内涵碎片化难题,突破实践形式表面化困局。 学校推动“八支力量”常态化下沉社区,将育人触角延伸至学生生活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思政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的深度融合,并在《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每门课程的教学标准必须嵌入行业元素,每堂课都要设计思政融入点,确保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通过强化组织保障、健全工作机制,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 “以水润心,就是要让长江文化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源头活水。”学校将水的包容、坚韧、奉献品质凝练为育人主线,并以水文化为脉络对建筑、道路、景观进行系列化命名,让“万里长江是课堂”的精神传统融入校园每个角落。“长江韵”水文化节已成为连续举办10年的品牌活动,学生在巡湖护水实践、节水创意大赛等沉浸式体验中,早已将水之精神内化为自身成长养分。 江韵启智 创新思政教育大课堂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艺术教师的歌声刚落,思政教师上台讲解“从‘截断巫山云雨’的豪情到‘共抓大保护’的清醒……”这堂以“唱好《长江之歌》”为主题的“美育+思政”大课,邀请不同专业教师同台授课,形成“一课多师”“一课多能”的教学合力,为思政教育与美育浸润的有机融合探索了新路径。 此外,学校还打造了多元化的特色思政课堂矩阵。“故事长江”思政选修课设计工程长江、文化长江、生态长江等专题,引入荆江堤防、汉水文化、“微笑天使”长江江豚等案例,构建模块化教学内容,让宏大主题具象化呈现。“国旗下的思政课”采用周一第一节课前8分钟视频教学模式实现全校覆盖,将行业社会热点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从战略高度深刻理解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意义。 “思政课是用我们能听懂、易接受、乐践行的方式,把身边事讲活,把大道理讲透。”学校学生说。鲜活的思政课不仅抓住了学生的心,还获得多项省部级荣誉。“故事长江”入选湖北高校“新时代中国思政金课系列”,“故事长江 水韵中国”网络思政品牌获批湖北省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特色项目,长江水文化育人模式立项国家教育部门精品思政项目。 实践淬炼 搭建实干担当大熔炉 午后的汤逊湖畔,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学生手持水质检测仪,沿着湖岸仔细巡查,臂章上“民间河湖长”的字样清晰可见,这是水利水电学院学生的日常实践场景。该团队发现并上报的排污隐患、监测的水质数据,直接为相关部门开展排查整治提供参考。 实践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学校不断改善虚拟仿真与真实项目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条件,并与行业企业共建实践基地,让学生得以与工程师并肩进行技术探索,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真本领。同时,通过构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技能竞赛等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的历练和技能比拼的淬炼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扎实的实践收获了丰硕成果,水利水电学院志愿者协会多次荣获“湖北省河湖长制示范人物”等称号,入选武汉市首批河湖长宣讲团。目前已有25支志愿服务队伍入选团中央示范宣讲团队,涌现出一批全国优秀团队与个人,推普支教实践团获国家教育部门、团中央表扬信,学校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 融合聚力 拓展思政教育大平台 打造“四轮驱动”融合平台,思政教育突破课堂边界。2023年4月,由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牵头,长江流域109家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优质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共同组建的长江大保护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成立。 以此为契机,学校通过不断融合聚力,积极拓展思政教育大平台。从加入湖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促进优质思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到牵头成立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联盟、引导师生在躬身实践中锤炼责任担当,再到推动长江文化研究中心落户学校,强化长江文化研究阐释……多元平台的聚合效应不断彰显。 截至目前,学校已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数量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获批湖北省标杆院系、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及“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拥有2支全国水利职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成3门水利类国家在线精品课程,获全国水利数字教学资源大赛一等奖2项,入选全国水利类课程思政优秀案例3项。这些成果为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提质增效提供了示范样本。 近年来,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达96.1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达97.50%;涌现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大学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得者、湖北省“长江学子”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见义勇为集体等先进典型,人才培养质量广受社会认可。 六十余载薪火相传,弦歌不辍。而今漫步校园,长江楼中庭“以人才报国 保大江安澜”的金色大字熠熠生辉。“我们将扎实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不断完善‘水润匠心’‘大思政’体系,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之花持续绽放在守护江河安澜、服务国家战略的壮阔征程中!”向家文表示。 (詹杏芳 王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