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劳动教育
2025-07-20 星期日
湖州市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以职业体验促劳动育人

  湖州市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构建“职业体验+劳动实践”育人模式,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现潜能,厚植劳动精神与工匠精神,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从标准化培养到个性化赋能

  学校以学生兴趣图谱、能力倾向、性格特征为起点,建立“三维诊断—职业启蒙—实践进阶”适性培养链条,为每名学生定制“劳动能力成长画像”。学校整合校家社资源,依据学生学情构建阶梯式劳动教育矩阵,形成“劳动实践、技能练习、设计创作、跨学科项目、职业体验”五环实践。

  学校在低年级开展“劳动游戏化”启蒙活动,如模拟超市收银、植物微景观养护等,帮助学生建立劳动意识与基本生活技能;中年级进行“技能专业化”训练,如陶艺工坊、机器人拼装等,培育工匠精神与技术思维;高年级开展“职业场景化”实践,如开设校园创客空间、开展社会研学实践等,助力学生完成从劳动体验到价值创造的认知跃升,从而推动劳动教育从“普遍灌溉”向“精准滴灌”跨越,实现从标准化培养到个性化赋能。

  构建全场景浸润式劳动教育体系

  学校以适性教育理念为内核,构建全场景浸润式劳动教育体系,将前沿技术、传统文化与社会需求融入育人场景,实现个体成长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学校集成人工智能、非遗传承等领域微观社会场景,创设“微缩社会职业体验馆”,开展“岗位角色扮演”职业体验,引导学生在真实劳动情境中破除职业偏见。

  学校实施“劳动+”项目制学习,打破学科壁垒设计挑战性任务:在科技劳动场景中开展蚕宝宝智能养殖项目,融合科学监测、数学建模、生命教育,培养智慧养殖思维;在文化劳动场景中,进行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与义卖活动,整合美术创作、财商培育与劳动价值内化,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在服务劳动场景中,开展“湖有安居”模拟家庭电路设计,结合物理空间改造、社会需求、公益倡导,强化社会责任感。

  学校积极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激活学生劳动潜能。在日常课堂嵌入校园生活元素,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午餐、策划社团活动等,培育责任意识;在家庭层面,开展亲子劳动共创活动,通过“做小板凳”等活动构建情感传递链;在社会层面,链接社区企业,让学生在非遗名店当“小传人”、在科技园区做“见习工程师”,实现从校园到社会的职业启蒙。

  培育适应未来的劳动者

  学校以培养未来高素质劳动者为导向,“职业体验+劳动实践”模式融合适性教育,创新构建“过程性记录—阶段性激励—终身性赋能”立体评价机制,推动劳动教育从“被动”转向“主动”。

  学校依托“实践记录手册”,以四人小组协作形式构建劳动成长数据库,记录每次劳动实践活动内容,做到“成长可视化”;采用“争星、争章评价单”量化评估,将劳动成果转化为可感知的荣誉激励。同时,整合记录手册与争章成果,用“劳动实践护照”作为校级荣誉,以“银杏成长树”为可视化载体,每片“银杏叶”对应“五环”实践板块与学年主题,集满叶片的学生可获得高阶实践机会,角逐“银杏少年”称号。学校通过优先参与前沿职业体验、研学项目等资源倾斜,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埋下种子,实现从“校园劳动”到“终身发展”的价值延伸。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劳动教育 03以职业体验促劳动育人 杨阳2025-07-20 湖州市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2 2025年07月2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