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育视窗
2025-07-11 星期五
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
党建引领映初心 实践育人谱新篇

  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坚持一个办学定位,锚定一个发展目标,强化三大战略,推进九项举措”的“1139发展思路”,以“典映初心”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构建“一核三翼”实践育人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法学理论功底、敏锐财经思维、强烈社会责任感与广阔国际视野的复合型法治人才。

  党建领航

  打造“典映初心”党建品牌

  学院坚持以“夯实基础,创新求变”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在党建领航上持续发力。2025年初,学院在“党建+”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凝聚力量,着力打造“典映初心”党建品牌——不断丰富法典与典范双重内涵,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通过“三全育人”体系培育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以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与红色基因融合为核心,扎实推进党建与专业互融互促。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确保法学教育发展的航向。学院党委重视体制机制建设,全力培育标杆党支部,坚持围绕制度抓党建,制定《法学院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方案》《政治理论学习例会制度》以及年度重点工作要点。学院经贸法系教工党支部被评为校级“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该党支部教工党员承担多门本科必修课程,同时发挥合力,积极推动课程思政改革。近年来,该党支部多名教工党员获得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以高质量法学学科建设推进法治思维融入党建工作。学院鼓励引导一线教师依托学科优势开展党纪法规的研究,用心用力做好“法治轨道上的廉洁教育”和党内法规学的专题建设。近年来,法学院共发表论文70篇,出版专著15本,在研的省部级以上项目74项,承担国家课题3项。2025年,学院成功增设“法经济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建立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的培养体系。

  多元赋能

  构建“一核三翼”实践育人模式

  法学院党建以政治引领、组织引航和价值引导推进实践育人工作,着力构建“一核三翼”实践育人模式。即以课程思政建设为“一核”,以法律服务、学科竞赛和校内外合作为“三翼”,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学院从传授理论知识到提高实践能力的顺利转化。

  课程思政赋能。学院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为核心,在专业课中构建了分层递进式课程体系。在基础层面、进阶层面和综合层面分别设置不同课程,学院特色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开设了“国际海商法”“罗马法”等国际化课程,既重视夯实基础,又强调打造发展型实践育人模式,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国际商法”课程获评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为保证课程思政的体系化和科学化建设,学院出台了《法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办法》《法学院教师教学工作管理办法》《法学院思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为学科建设保驾护航。

  法律服务赋能。学院于2001年组建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选拔兼具深厚法学理论素养与丰富实践经验的20余名教师组成专业指导团队,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体系组建学生服务团队,20余年来组织师生开展近500次活动,足迹遍布山东16个地市,开展社区法律宣传、中小学法治启蒙、特殊群体权益保障和法律援助等服务,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普及‌、‌未成年人保护‌、‌反诈骗教育‌、‌社区治理‌、‌弱势群体援助‌等领域。团队获得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学校“十佳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称号。

  学科竞赛赋能。学院重视“第二课堂”建设,深挖、细耕、高质量培育学科竞赛。学院模拟法庭教研团队坚持以赛促学、以学强赛的思路,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竞赛,模拟法庭训练团队坚持以老带新,形成了良好的传承与成长机制。另外,学院还重视跨学科人才培养,积极组织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综合比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校内外平台赋能。学院致力于打破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构建多元协同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积极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与地方政府部门、知名律所、企业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高水平法治人才培养平台。同时,学院与多家单位、企业全方位合作,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案例分析、实习实训等项目。这种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有效整合了校内外优质资源,既为企业提供了智力支持,也为师生搭建了接触前沿实务的平台,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启智润心

  提升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质量

  法学院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党建+思政”激发协同育人活力,以服务师生需求为宗旨,坚持“五育”并举,在学风建设、科创竞赛、产学研平台建设和高质量就业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研究生法考通过率连续3届保持在较高水平,学生专业能力显著增强。学院模拟法庭团队在国际国内赛事中表现突出,获得2025年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竞赛(英文)全国二等奖、2025年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竞赛全国三等奖、全国高校第十九届“金法槌杯”模拟法庭大赛全国二等奖、2025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特等奖等。

  学院赴多个机关单位开展专题人才培养调研交流,与济南市章丘区人民法院签约共建社会实践基地。根据学科特色,学院与山东众成清泰(威海)律师事务所、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山东睿扬(北京)律师事务所、北京市中伦文德(济南)律师事务所等知名律师事务所开展合作交流。学院联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以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山东省委员会,共同推进涉外商事调解中心建设。

  近3年,学院培养了一批批法治人才,共有220余名学生考入理想学府进行深造,多名毕业生在相关行业持续深耕并获得荣誉。2025年,学院2013届社会工作专业校友张开宇获得新时代青年先锋奖,他坚守社会服务事业一线,此前还获得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第六届齐鲁和谐使者等荣誉。

  法学院以党建驱动学院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提升,秉持“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育人宗旨,努力提高实践育人实际效果,实现了党的建设、事业发展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机统一,也为培养德法兼修的社会主义高素质法治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陶晓华)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08党建引领映初心 实践育人谱新篇 陶晓华2025-07-11 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 2 2025年07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