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育视窗
2025-07-10 星期四
检验精兵磨利剑 医者仁心沐春风
——长沙医学院“专业+思政”双轮驱动育人实践纪略

  湘江之畔,岳麓山下,长沙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就坐落在这片热土上。这里,既有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的严谨求实,更流淌着红色文化的血脉传承。学院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专业筑基、思政铸魂”为育人理念,在培养新时代医学检验人才的道路上谱写育人篇章。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学院以“新医科”建设为契机,创新构建“三阶三维六要素”人才培养体系,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实践平台,让莘莘学子在掌握前沿检验技术的同时,更通过“行走的思政课”红色研学活动,在韶山的红土地上感悟初心,在衡阳的抗战遗址砥砺使命。这种“专业+思政”的双轮驱动模式,既锻造了学生精湛的专业技能,更培育了他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

  如今,一批批从这里走出的医学检验人才,正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扎实的专业功底,投身基层医疗、服务健康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医学生的责任担当。

  专业筑基,锻造现代检验精兵

  长沙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立足“新医科”发展需求,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为目标,创新构建了“三阶三维六要素”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通过基础理论夯实、专业技能提升、综合能力拓展三个递进式培养阶段,系统性地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的协同发展,重点培育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医学人文精神、国际化视野、专业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六大核心素养,为新时代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院打造了以“分子诊断学”“临床实验室管理学”为代表的省级一流课程群。这些课程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及时引入分子诊断、精准医学等新兴技术,同时创新开设“基因技术的临床应用”等跨学科课程,由多学科教师联合授课,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学院与金域医学、迪安诊断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1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了“校企协同、医教融合”的育人模式。近年来,投入1000余万元建设现代化实训平台,配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设备,为学生提供标准化、高质量的技能训练环境。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院采用“外引内培”的策略,组建了包含临床检验医师、企业专家和学科骨干的复合型教学团队。通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行业交流等方式,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同步。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使毕业生学位授予率达98%,毕业论文连续三年均全部通过国家抽检。

  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机制。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议、督导听课、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和动态优化。特别是在毕业论文指导方面,构建了“选题—开题—中期—预答辩—答辩”全流程的质量保障体系,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方案。这种以专业为本、质量为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色铸魂,培育时代医者仁心

  在专业教育夯实根基的同时,长沙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学院创新性地将红色文化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精心打造了“行走的思政课”这一特色育人品牌,让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红色热土,实现了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在韶山,学生们通过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观看《最忆韶山冲》情景剧等沉浸式体验,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在衡阳,通过走访抗战纪念馆、铁路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涵养家国情怀。

  学院特别注重将红色教育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医疗救护历史,对比古今医疗条件变化,思考新时代医学生的责任担当。许多学生表示,这样的教育活动让他们对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红色教育的成效正在逐步显现:近年来,学院涌现出20余名投身抗疫一线的先进典型,其中2名优秀毕业生远赴非洲支援疫情防控;“三下乡”医疗服务队多次获得省级表彰。学院建立了长效机制,将红色研学融入人才培养过程,通过心得分享会、故事宣讲等形式提升育人效果,并孵化出30余项红色医疗主题的创新研究项目。

  长沙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这种“专业筑基+红色铸魂”的双轮驱动育人模式,培养出了一批批既有坚定理想信念又有扎实专业技能的新时代医学检验人才。他们既能在实验室精益求精,又能在祖国需要时挺身而出,真正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周琳 周江 李弘德 易聪)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08检验精兵磨利剑 医者仁心沐春风 周琳 周江 李弘德 易聪2025-07-10 ——长沙医学院“专业+思政”双轮驱动育人实践纪略 2 2025年07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