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高校新风
2025-07-05 星期六
聚焦智能制造 坚持特色发展
——西安文理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全方位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西安文理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坚持“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城市大学”的办学定位,弘扬“厚德、博学、勤实、尚优”的院训,聚焦社会发展对智能制造相关产业的重大需求,不断强化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建设,加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学科竞赛全员参与,现已形成“学科专业有特色、师资队伍有实力、科学研究有组织、人才培养有质量、产教融合有深度、内部治理有活力”的办学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全方位提升,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

  一、学科专业有特色

  学院按照“新工科”建设、应用型定位和“专业认证”的要求,坚持内涵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优势发展,持续强化“智能制造”本科专业集群建设,优化现有本科专业结构,突出学科交叉特色,彰显专业融合优势。按照“优、精、特、拓”的学科发展路径,集中优质学科资源,全力推进“机械”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精准发力建设智能制造技术、机器人工程、课程教学论(物理)三个学科,不断提升学院学科建设实力和水平;特色发展“再制造工程学科”;拓展交叉学科领域,实施“机器人+”学科建设计划,与其他学院相关学科专业发展形成联通互动、协同发展态势。建设7个本科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构建各专业核心课程,并围绕学科交叉需求基于智能制造相关的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加工制造、质量控制、检测与监测、智能再制造等促进方向集成,开展了专业集群建设和学科专业交叉的新工科建设。学院机械、原子与分子物理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学科为市级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为市级重点扶持专业。2024年获批机械硕士点,2025年开始招生。202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ICC国际班开始招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展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获得受理,物理学专业通过了师范专业二级认证。

  二、师资队伍有实力

  近年来,学院持续补充专任教师的数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培训、实践交流,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质量。学院还柔性引进特聘教授14人、企业兼职导师20余人。按照硕士点建设要求,配齐、配强、配足并建设好研究生导师团队、导学团队和实验室及学生管理团队,确保首届入学研究生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实习实训以及管理正常进行。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大先生”等基本要求,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强化青年教师培训,建设教学团队,有计划、有重点地打造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学院现有专任教师博士占比75.9%,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48.2%。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高强的师资队伍。

  三、科学研究有组织

  学院按照“搭平台、建团队、抓项目、出成果、创机制、促转化”的思路,积极开展科研创新工作。持续发挥13个省市级科研平台、7个省市级科研创新团队的优势和作用,集聚、配给优质科研资源,赋能有组织的科研工作推进。近5年,学院教师主持纵横向项目400余项、合同总经费8000余万元,其中百万元以上横向项目10余项。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180多篇,授权各类专利200余件,获各级各类学科技术奖24项,出版教材专著12部,成果转化50余项,参与行业标准或规范制定近10项。

  四、人才培养有质量

  学院扎实开展质量文化建设,制定了实施细则,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全面推进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五自”质量文化并提出了学院“品德为先、职责为要、融合为径、规矩为界、自省为常、尚优为标”的学院质量文化体系建设基本框架。

  学院注重本科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养。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过程化指导,对本科生开展大学学业规划,指导学生开展学科竞赛。学院制定了学科竞赛全员参与制,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学科竞赛;各专业共主办承办参加学科竞赛18项,其中17个A类比赛、1个B类比赛。每个专业承办一项品牌赛事,包括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重要A类赛事。近5年来,学院学生学科竞赛参与率达到92%以上。共获省级以上奖项558项,国家奖项124项,国家优秀组织奖5项,国家优秀指导教师35人。各专业在学科竞赛全员参与制基础上,已由原有的单一竞赛模式逐步构建了产出导向的学科竞赛模式,开拓了“赛学一体、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强”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路径。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校企合作,将竞赛成果与教学、实际应用、行业需求紧密结合,强调竞赛项目的实用价值和成果转化潜力。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彰显。围绕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持续完善和丰富“一核两翼四工程”学生工作体系,协同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3年,主持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0项。

  五、产教融合有深度

  学院积极搭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学院牵头成立“西安市智能制造产学研合作联盟”,共同探索智能制造创新路径,作为副理事长单位加入西安市先进制造业协会西安增材再制造创新联盟。学院牵手深圳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汇川技术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高效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竞争力,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根据企业的需求量身定制课程和实践环节,将全新的技术成果和行业趋势融入到课程内容中,使课程更具前沿性和实用性。

  学院建立校企合作团队。包括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团队、陕西省教育部门青年创新团队、校级科研团队、青年博士团队挂职等服务于行业企业的关键技术问题攻关,积极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共同开展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学院实施“三多三重”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范式。打通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工程实践,加强本科人才应用能力培养。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开展访企拓岗,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确保与企业需求紧密对接,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工作,形成了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特色和有效服务地方的工作局面。

  六、内部治理有活力

  学院实行重大事项由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确保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坚守安全稳定底线,持续做好学院安全稳定工作,防范化解校园安全风险,筑牢安全防线,确保学院教学、科研与生活秩序稳定有序。

  学院完善“各类岗位人员工作岗位职责”,教师职责明确、按岗履职;修订了学院教职工岗位目标考核与绩效分配办法,实行教师年度目标考核,调动了教职工积极性。优化学院内部治理机制,提升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质效,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调动教师积极性与创造力。

  未来,学院将紧抓机遇,迎接挑战,聚焦智能制造,坚持特色发展,争做改革创新先锋,全方位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张运良 武文斌 刘卫侠)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风 04聚焦智能制造 坚持特色发展 张运良 武文斌 刘卫侠2025-07-05 ——西安文理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全方位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2 2025年07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