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基层
2025-07-05 星期六
广西外国语学院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广西作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作为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往来的“桥头堡”,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生效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持续升级,广西与东盟各国的交流合作迎来重大机遇,对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作为坐落于祖国“南大门”的外语类高校,广西外国语学院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通过构建“双轨双语三进四融”的全方位育人体系,专注培养具备全球视野与家国情怀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和合共生

  “双轨”互通培养提升核心竞争力

  学校拓展“国内+国外”两条发展路径,搭建“双校园、双师资、双语教学、双就业、外语+专业、专业+外语”互联互通的培养体系。与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国家的70多所大学签订交流合作协议,5000多名毕业生到东盟各国就业创业,招收了1600多名东盟各国留学生,以实际行动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学校紧跟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实行“3+1”“3.5+0.5”“2+1+1”等多种形式的学分互认制度和标准,在“双校园”享受“双师资”的“双语教学”,提升专业技能,实现“双就业”,让外语和专业双向赋能。学校解决了外语类人才培养的过度工具化与人文素养缺失的问题,避免“外语+专业”“专业+外语”的简单拼接,实施国际化提升工程,提升学生的跨文化学习和跨国就业能力。学校设立“小语种专业”“访学游学”“东盟创业基金”等奖学金,全力支持学生到东盟各国学习、就业、创业。在探索和实践中,校友在东盟各国的创业就业事迹被泰国、越南等国家的权威媒体关注报道,毕业生发展前景好,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交叉赋能

  抓好“双语”课程建设主战场

  学校积极推进跨学科融合专业的教学改革,实施“大学英语+东南亚国家语言”能力培养模式,大学英语4年不断线,8个非外语类专业东南亚国家语言模块4年不断线,设有“中泰双语传播”“东盟法商”“东盟税务”“东盟金融”“东盟艺术”等课程模块和实验班,7个涉外专业获批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得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跨学科融合专业的教学改革让专业插上了外语的翅膀。学校释放语言技能过度挤压专业深度学习空间,实施“3+2”外语交际能力晨练(“3”是指星期一至星期三开展“英语交际能力晨练”,“2”是指星期四至星期五开展“东南亚国家语言交际能力晨练”),有学分无学时,沉浸式语言实践让学生“动”起来,信心“树”起来,能力“强”起来。“大学外语”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学科壁垒,突破了“语言训练所”的路径依赖,解决了专业语料资源和平台缺失的矛盾,实现交叉、嵌套、螺旋式上升。全校非外语类专业1.6万多名学生修读“东南亚国家语言交际”课程,成为广西乃至全国学习东南亚国家语言在校生数量较多的高校,形成了学生“想学、能学、乐学”的良性生态。

  铸魂育人

  坚持“三进”全过程导向

  学校依托“理解当代中国”课程平台,以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为抓手,让学生真正理解当代中国,实现“认知唤醒→情感激发→能力塑造→价值内化”的跃迁。学校将家国情怀融入语言训练,将文化自信植入翻译实践,将外交思维嵌入日常教学,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渗入跨文化课程,构建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和评价标准,构建了“课程思政+实践思政+文化思政”的立体化育人模式,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学校狠抓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建立专业课程思政语料库,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制作系列“家国情怀”多语种短视频,开展“传播时代新声,展示和合之美”系列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想讲→懂讲→能讲→乐讲”,实现能力的跃升。建立了“1+3+N”课程体系,即“1个外语专业打造1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专题课程示范课+3门重点融合型课程+N个课程思政案例”。学校培育“理解当代中国”10余个课程教学团队和多名教学名师,立项建设教学改革项目35项,12门课程获批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

  深度融通

  搭建“四融”多元联动协同平台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广西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战略部署,及时了解政策导向和行业需求,建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平台,促进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融合共生。学校与国内知名政法大学联合开设“东盟语种+法律”实验班,培养“双语双法”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与广西其他高校联合开设“东盟语言+新能源汽车”等微专业,突破人才培养的学校和专业边际。学校锚定“助力企业出海、落地东盟应用”的建设思路,与当地政府部门深度合作,以实际产出服务政商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优必选、华为等企业深度合作,实现技能与岗位精准匹配和跨学科协同创新,学生跨文化实践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得到螺旋式上升。与泰国中华总商会、广西女企业家商会等会员企业共建广西外国语学院泰国广外商会等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建立海外创业就业基地100多个,重构人才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双向互动的产学研用融通体系,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小”语种,“大”舞台,站在“海上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潮头,未来,广西外国语学院将继续立足中国—东盟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文化相通、地缘相邻、人文相亲”的天然优势,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共享RCEP发展新机遇,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局,积极践行“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理念,拓展“专业+外语+文化”融合共生的人才培养新理念,搭建起民心相通的“连心桥”,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教育力量。

  (马艳萍 周振飞 吴莎 邓丽艳)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新闻·基层 03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马艳萍 周振飞 吴莎 邓丽艳2025-07-05 广西外国语学院 2 2025年07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