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济南历史名人的杰出代表,他文武兼修、忠勇爱国、文采斐然。近年来,位于辛弃疾故里的山东省济南高新区稼轩小学(以下简称“稼轩小学”)以稼轩文化为纽带,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格局,致力于培养“允文允武、惟德惟才”的新时代“稼轩少年”。 根植稼轩文脉 铸就课程精神内核 稼轩小学将稼轩文化的精髓深度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在基础课程方面,学校将稼轩文化的相关元素有机融入语文、道德与法治、艺术、体育等学科的教学过程;在拓展课程方面,学校立足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发展开设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特色课程方面,学校以“引导家庭教育进步、引导全民素养提升、引导社区文明发展”“三引导”课程为核心,构建校家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格局。 立足校情 构建“三引导”育人体系 稼轩小学以国家育人方针和区域教育政策为指导,立足校情,打造了“三引导”课程体系,确立了三大课程目标:一是将“崇文、尚武、厚德、笃行、创新”的理念贯穿育人全过程;二是提升教师课程开发与文化育人能力,打造“稼轩传薪”卓越教师团队;三是经过系统培养,使学生成为深谙稼轩文化、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文武兼修、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新时代“稼轩少年”。 精耕细作 多维推进“三引导”课程实践 一是以“稼轩家训”涵育现代家风。学校实施“‘稼轩家训’润心”项目,创设“稼轩文苑”,组织家庭共赏辛弃疾生平故事与诗词佳作,体悟其“精忠报国”“诗书传家”等家训精髓。学校设立“家校共育稼轩学堂”,鼓励家长携子女参与“重走稼轩路”主题研学、社区文化推广、文明礼仪实践等活动,以家庭力量推动社区文明发展,践行“知行合一”的稼轩行动理念。 二是以“稼轩风骨”淬炼学子品格。学校打造“稼轩风骨涵养”课程群,依托辛弃疾纪念馆及丰富史料,开发“品读稼轩”主题系列课程。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沉浸式数字体验、小品小剧创演(如《经纶妙手以词名 剑履山河话稼轩》《泉韵悠扬话稼轩》)、绘制“稼轩文化图谱”等活动,深度感知辛弃疾的爱国赤诚、文韬武略与革新意识。将诗词、书法、武术、传统体育、非遗技艺等多元内容融入课程,实现稼轩文化的立体化熏陶。学校构建“成长共同体互助圈”,成立“伙伴+”学生成长共同体小组,促进学生积极协作与探索。学生通过“经典研习社”实现“同读书”,在活动中交流分享,启迪文思;通过校园足球赛、传统体育竞技等实现“同运动”,在活动中强健身心,磨砺意志,培养协作精神,学校女足屡创佳绩;通过参与各类研学活动实现“同研学”,感受稼轩文化与桑梓情怀;通过班级文化艺术节、诗词大会等实现“同展演”,提升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豪感。 三是以“稼轩足迹”引领社区风尚。学校与社区共享校园空间,深化校社融合,有序开放运动场、图书室等场馆教室,惠及周边居民,增进校社互动。学校组建“稼轩少年先锋志愿团”,定期深入社区开展环保实践、助老敬老、文化传播等活动,履行“奉献社会”的使命担当。为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学校举办“稼轩文化嘉年华”,在嘉年华上开展主题手绘展、历史剧目展演等活动;开设“家长智慧课堂”,举办“稼轩家训”经验谈等相关讲座;开办“劳动体验营”,开展“徐寨田园”自然探索等活动。学校依托丰富多彩的共育活动,让家长、学生、社区成员在共同实践中体悟稼轩文化的恒久魅力与“三引导”的现实价值,合力营造崇文尚武、文明和谐的教育生态圈。 构建“三引导”课程 智慧评价图谱 学校创新构建“六艺少年”动态评价体系,以“礼、乐、射、御、书、数”为评价载体,采用“自评+互评+师评+家长/社区评”四维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覆盖日常行为、特长发展、社会实践等多维度。建立“基础卡—技能卡—六艺卡”进阶体系,实现评价过程化、可视化、个性化。学校、家庭、社区携手,依托评价反馈持续优化育人路径,助力学生成为新时代“稼轩少年”。 (刘茂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