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0 星期二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江西理工大学化学化工综合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面向新质生产力要求,有色金属、化学化工等传统产业急需绿色转型升级和创新型人才。江西理工大学作为特色鲜明的地方行业高校,努力落实新工科建设要求。化学化工学院立足化工特色、面向多维度产业,提出了“化工+”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化学化工综合实验改革为契机,构建了独特的“四化”实验教学体系,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三维三融”

  筑牢实验改革根基

  学院按照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和新工科建设要求,依托化工、冶金等传统优势学科,历经十年形成独具特色的“三维三融”的“化工+”育人模式。该模式以红色文化和江西省赣南区域特色文化为依托,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具有知行合一、艰苦奋斗和勇于担当的优良品质。围绕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区域经济三个维度,重构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构建“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培养机制,创建科教、赛教、产教“三融合”新举措,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实验教学改革筑牢根基。

  教学改革

  数智赋能,实践创新

  在“三维三融”模式引领下,学院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实施实验模块化、知识图谱化、产业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四化”建设,构建涵盖课程实验、专题实践和综合训练的“三层次一体化”实验教学体系,形成“认识—探索—实践”递进式实验模式。课程实验注重基本技能培养,让学生熟练掌握化学反应原理等关键技能;专题实践强调启发式教学,开设与生产紧密相关的项目,如“有色冶金废水综合处理单元”,不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助力企业绿色生产;综合训练突出工程实践,通过模拟真实工业场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素质。

  产教融合

  从实验室到产业一线

  学院通过产教融合,将实验室延伸到产业一线,共建3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接触全新产业技术并参与实际项目。学院与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电子信息产业群的企业合作,开设“印刷线路板(PCB)制造及相关专用化学试剂制备”实验项目,实现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该模式助力学生紧跟前沿,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为赣南地区及大湾区的电子信息产业输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以实验教学改革为媒介,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组建专家团队深入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相关成果多次被主流媒体报道。

  科普创新

  科教融汇下的实验教学新成果

  学院紧扣国家战略需求,聚焦稀土功能材料等前沿领域,近年来,获批国家科研项目46项,获江西省科技奖、行业学会奖12项。依托化工冶金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和科普内容,让师生受益。2021年5月,骨干成员赴江西省吉安市科技活动周展示“神奇的荧光传感器”实验,获社会各界高度评价;2021年9月,组织博士团走进兴国县崇义小学,开展自动航行小船等科普实验;2022年4月,在赣州市文清路小学举办“喜迎二十大,科普润童心”活动;2023年6月,“快乐化学”团队在江西省科学实验展演中荣获三等奖;2024年5月,成员赴赣州市科技馆开展稀土材料科普志愿服务;2025年5月,在赣州市潭口中心小学举办“党建联建·科普筑梦”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展现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果,也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贡献了力量。

  成效显著

  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数智赋能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近5年,本科生主持国家“大创”项目15项,授权发明专利1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90篇,在各类竞赛中获国家奖励24项,考研录取率持续提升,多名学生被推免至“双一流”高校深造。学院为相关行业培养2000余名优秀人才,绝大部分本科毕业生在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就业创业,深受企业和社会的好评与认可。未来,学院将继续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抓手,持续提升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努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李立清 温和瑞 李金辉 刘遂军 刘昆明)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07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李立清 温和瑞 李金辉 刘遂军 刘昆明2025-05-20 ——江西理工大学化学化工综合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2 2025年05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