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近年来,长安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持“传承红色、坚守本色、强化特色”的育人理念,探索构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融通中外”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长大”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路,交出了“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长大”答卷。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涵育爱国奉献品格 旗帜引领人生方向,信念坚定前行动力。学校把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塑造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逐渐得到满足,人们的‘小憧憬’‘小目标’正在一步一个脚印走稳踩实,‘灯火摇曳’的万家欢乐也正点缀灯火漫卷的万里山河。这就是民生里的中国温度。”一场生动的理论宣讲正在进行,听众是学生,讲述者同样是学生。作为一支活跃在校园里的青年学生宣讲团队,“长安星火”宣讲团坚持用青年视角和青春话语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主题,面向学生党支部、班团组织、学生社团开展理论宣讲,收获了热烈的反响。 在校园里,这样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的理论学习形式还有很多。为增强理论传播实效,学校通过课堂教学、宣传宣讲、主题党团日活动、社会实践、集中理论学习、社团研学等形式,组织青年学生开展多样化、全覆盖的学习活动,并制作推出“铸魂增智育新人,正风促干书新篇”等系列微党课视频,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学校有机融合“四史”、校史、行业发展史育人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打造“党史故事汇”“致敬大先生”“红色记忆”和“五个一百”工程等爱国主义教育品牌,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优秀学生表彰大会等重要活动中融入育人元素,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等千余场活动,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厚植爱校荣校情怀。 讲好用好“大思政课” 培育挺膺担当奋斗者 学校积极构建育人“大体系”、打造特色“大课堂”、建好优质“大师资”、搭建合作“大平台”,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讲思政课、听思政课,高质量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团队打造“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融入思政课教学”案例库,采用创新性教学形式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依托学科优势,打造“交通强国”“地学人与国土文化”“绿色建筑与人居环境”等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引导学生学好专业本领、投身国家建设。基于“大思政课”育人实践的“课堂融通·平台融汇·师生融合:行业特色高校‘大思政课’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成果获陕西省2023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传承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特色学科文化,打造优质校园文化精品,文化育人成效持续提升。马克思主义经典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等活动让经典作品浸润学生心灵,“品味传统经典,赞诵时代华章——打造‘世界读书日’经典诵读会文化育人新载体”入选第五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培育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开展弘扬“两路”精神等系列宣传活动,让爱国奉献、兴业报国成为“长大人”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依托“四节三进”(大学生艺术节、文化节、体育节、科技节和名家讲座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优秀电影进校园)载体,打造“诗约长安”“渭水之星”等特色品牌文化活动,提升学生文化艺术素养。加强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工作,打造“生命之光计划——造血干细胞捐献”等志愿服务品牌,59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学校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着力构建行业特色型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断提升。 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构建跨学科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多元学习渠道。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教育科技前沿,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建设。先后获批智能车辆工程等8个新专业,50个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级别、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7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推进课程改革,获批国家级别一流课程22门、省级一流课程95门,先后立项建设200余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效,5年来,获得国家级别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8项,获批国家级别“四新”项目17项、省级“四新”项目18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3项。学校教师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在内的全国性教学竞赛奖励130项。 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数字赋能教育教学卓有成效。召开“AI+教育教学行动推进会”,开展“DeepSeek(深度求索)赋能教育教学实战工作坊”等培训活动,深化混合教学、翻转课堂、虚拟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改革。获批教育部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3个、陕西省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新增在线开放课程123门,6门课程入选“首批向印度尼西亚提供的高水平慕课”,3门课程入选陕西高校慕课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秀案例。 实践教学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作为一所行业特色型高校,学校把重大工程建设一线作为学生开展专业实习实践的场地,带领学生走进港珠澳大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深中通道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一线,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深化专业认知、提升实践能力,有效增强实践育人成效。 学校持续深化协同育人机制,汇聚人才培养合力。加强与政府部门、高水平研究院、行业企业等的协同育人合作,探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途径。开设“未来交通华为实验班”,发挥校企双方科技创新优势,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新增国家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39项。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质增效,统筹各类育人资源、育人力量下沉社区,切实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学校获评全国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未来,长安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不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奋力书写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长大”篇章。 (冯秋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