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8 星期四
以人为本共筑梦想 点燃师生成长引擎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一中打造高质量发展“双循环”新样态

  近年来,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一中致力于打造县域高中教育新生态,以“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双循环”为驱动内核,依托聊城市规划课题“基于高中创新素养培育的跨学科教学研究”,构建“以师育生、以生促师、共生共荣”的生态化发展新模式,打造教师发展共同体、学生成长生态圈,努力成为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的先进典型,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的新跨越。

  发挥教师动能

  构建立体化成长生态

  学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党委认真履行好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着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跨界融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精神引领,思政育人

  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引领。学校开展“师者本色”活动,倡导教师共读教育专著,引导教师主动践行教育家精神,使教师专注于立德树人的主责主业,在丰富的教育实践中体悟反思,以教育家精神为镜正衣冠、明得失,把心怀天下、志在报国的理想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做到上好每一节课,教育好每一名学生。老教师梁敬民、肖凤岭、曹万秋等默默在教学一线辛勤耕耘,成为全校教师身边的学习榜样。

  教师思政育人的水准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学校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把党的建设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润物无声的灵活方式结合起来,抓实学生思政教育,突破学科壁垒,各学科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例如,在语文学科中,注重以文化人,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在理科学科中,注重科技创新思政引领,培养学生以科技强国的意识,将多学科教学资源汇聚成思政育人的“同心圆”。

  (二)跨界融合,开拓创新

  学校特别注重教师跨界融合思维的提升,开展以某个学科某个知识点为探索点的教研活动,组织相关学科深入探究,促进学科融合发展;开展跨学科创新素养的教学课题研究,提出有跨学科研究价值的课题,重点放在提升学生跨界融合思维上,引导教师以高阶跨界研究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校在培养学生方向上进行了细致规划,更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以学生成长质变的小问题为切口,探究问题根源、解决路径、破解思维等方面的思路,如探究鱼鳔上下浮和潜艇上下浮之间的联系、汽车减振和封闭气体的体积变化等物理原理运用情况,启悟学生高阶思维。山东大学数学名师张天德工作室就设在冠县一中,开展了以数学学科为主的数学拔尖创优活动,促进了数学教师向高精端发展。

  (三)专业成长,精准教研

  学校构建“新锐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分层进阶培养体系,实现精准诊断与个性化培养,唤醒教师的成长意识,加速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组织教师北上北京高校、南下上海高校、省内对接山东大学等高校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理念更新,让教师瞄准教育发展前沿,引导教师在知不足中实现自我成长。2024年,学校14人被评为冠县名师。

  学校持续深化教研,做到整体布局和具体落实相结合、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相结合、知识掌控和具体学情相结合,力求精准教研,着眼提升学生整体核心素养。同时,学校还积极探索数字化精准赋能,通过AI(人工智能)课堂诊断、教学行为大数据分析,生成个性化成长报告,实现精准教研,做到教师教要精准、讲要通透。

  打通育人链条

  构建学生“四维”成长模式

  (一)重德育,塑品行

  学校将德行涵养与行为担当融为一体,培养大气的学生。学校注重德育课程的体系化,开展以“责任担当”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每周开展以“强国有我”为主题的升国旗活动,开展以“节约粮食”为主题的沉思活动,开展以“自我管理”为主题的就寝活动等,聚焦学生道德内化、行为规范与社会责任感培养,让学生的品行“立”起来。

  (二)强思维,启未来

  学校通过思维进阶与创新突破启智未来,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学生。高中是学生思维跃升的关键时期。学校开展高一年级学生科学思维素养培育、高二年级学生跨学科逻辑提升、高三年级学生学科思维和综合思维融合等活动,以思维的转变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强力夯实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学科,以语文、英语两种语言情境融合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的精髓,以语文精准理解破解数学的疑难杂症,以英语广阔视角拓展数学广阔的天地,反过来,以数学思维转化来促进学生更投入地学习语文和英语。例如,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借助语文优势,读懂题意,审题解题,培养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用数学知识解决好物理航空航天、潜艇漂浮等运用问题。学校搭建高中与大学沟通的桥梁,通过思维训练、学科竞赛、专题讲座等各种活动实现贯通式培养,培养学生的逻辑建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等,为学生的梦想助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三)强体魄,赋健康

  学校致力于实现体魄强健与健康生活和谐共生,培养有生命力的学生。学校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2024年11月,冠县一中被国家体育部门授予武术进校园试点单位称号,国家级别非物质文化遗产“查拳”在全校得到迅速推广。2025年3月,学校武术查拳操在山东省中小学生U系列武术比赛(线上)暨武术进校园试点单位武术交流系列赛中获省级集体一等奖,教师杨金柱获评“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学校30分钟阳光大课间操、广播体操和查拳操交替展演,齐整的动作尽显学生青春色彩。体育活动时间,学生打乒乓球、羽毛球,或是跳绳,各项体育活动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四)强韧性,创幸福

  学校通过心态韧性与积极成长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塑造,培养有幸福感的学生。学校重视学生心理韧性与幸福内驱力培养,加强校家社内外联动。校家社共同担负起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开展心灵对话、家访、团建等活动,以坦诚的心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化解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并为需要提升的学生建立成长跟踪档案,打造“积极心理教育生态圈”,助力学生创建幸福人生。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学生核心素养显著提升。例如,一批批学生在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竞赛中脱颖而出。2025年,4名学生在中小学数学创新学习能力水平检测活动中获得A+等级,参加2025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的全国复赛。31名学生晋级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复赛。

  冠县一中始终与师生成长同向同行,推行以师生共生发展为内核的“双循环”模式,强基固本,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县域教育振兴作出贡献。

  (宋军)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07以人为本共筑梦想 点燃师生成长引擎 宋军2025-05-08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一中打造高质量发展“双循环”新样态 2 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