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芭蕾舞团原团长赵汝蘅在北大讲堂主讲“艺术课堂·我所经历的芭蕾在中国”。
|
|
北京大学2024新生音乐会。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供图
|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为学校美育教学、实践活动服务,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走进艺术场馆,将艺术场所打造成为浸润师生的重要阵地,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了艺术场所的“北大样本”。 “这是我第一次听音乐会,也是作为北大新生第一次来到讲堂。看到舞台上‘北京大学2024新生音乐会’的条幅,我有一种走向未来、迎接更好的自己的感觉。”2024年9月,中国交响乐团为两千名北大新生献上一场音乐盛宴。元培学院2024级本科生于湘楠像许多新生一样,难掩激动的心情。她希望“未来能在北大丰富自己的见闻,在讲堂感受更多美的体验、美的教育、美的欣赏”。 2023年12月2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以“浸润”作为学校美育工作目标与实施路径。 位于燕园中心地带的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因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兴建而得名。立足北京大学文化与学术沃土,讲堂以“高雅艺术殿堂”与“素质教育课堂”为基本定位,形成“感受艺术之美—欣赏美的内涵—参与艺术实践—展示美育成果”的育人链条,努力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持续发挥美育浸润的重要作用。 名团名作 给师生最直接的艺术体验 “感受艺术之美”是讲堂对青年学子的美好承诺。聚焦“高雅艺术殿堂”建设,讲堂与中央芭蕾舞团、中国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等众多艺术院团和艺术家开展深度合作,把握价值导向,策划形成一批独具北大校园特色的品牌项目,让师生观众在最直观的视听体验中感受艺术之美。 与讲堂结缘最深的,当数最早与讲堂建立合作关系的中央芭蕾舞团。2000年,中国版《胡桃夹子》成为讲堂首场售票演出,讲堂也由此确立“高品位、低价位”的校园剧场运行原则。20余年来,中芭在讲堂上演了120余场中国原创和世界经典芭蕾作品。中芭团长、艺术总监冯英曾高度评价:“北大讲堂为展现世界艺术精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繁荣燕园美育做出了巨大努力。” “不出校门,花最少的钱,欣赏最好的剧目,北大学子太幸福了。”北大电子学系本科生孙琰自学生时代便在讲堂与中芭结缘。因为喜欢中芭的表演,孙琰观看了几乎所有中芭在讲堂的演出,她还因此坚持业余学习芭蕾舞十余年。 讲堂将顶级艺术殿堂经典剧目搬进校园向高峰致敬的同时,亦树立了高质量艺术的标杆,不断推进高雅艺术的普及,“给予最好的”成了这里的起点。 学科交叉 挖掘艺术的学术内涵 身在北大校园,讲堂主动与北大学术资源形成联动,在如何让学生“欣赏美的内涵”这一课题中积极探索。讲堂在艺术普及活动之外,探索“艺术+学术”路径,推出具有学术深度的大师导赏及专家交流活动,为学科交叉和跨学科学习提供艺术资源与探讨平台。 从电影活动策划入手,讲堂在院线电影以外,加大艺术电影放映占比。尤其自2022年起,讲堂特邀北大中文系教授戴锦华推出“戴锦华教授导赏系列”活动,融电影欣赏、知识普及、学术思辨于一体,讲堂真正成为电影爱好者的“天堂影院”。目前该系列已有近10万人次参与。 戴锦华谈道:“对我来说这是特殊的经历。我一生当中做过许多关于电影的演讲、导赏,但从未在这么大的空间,在这么多热切的双眼注视下,一起分享观影之后情感的余音。与其说是我想分享知识或者抵达审美殿堂,不如说是与大家共享对电影的爱。我希望这些电影能唤起大家的思考和震撼,经由电影和对电影的爱去爱世界、爱生活、爱他人。” 北大学子不仅可以在讲堂欣赏艺术,更能由艺术触达多元、广阔的交叉学科,听到和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美育与智育由此实现双向促进。 课堂建设 聚光灯下的教育实践 为了让青年学子有更多参与艺术实践、展示美育成果的机会,围绕“素质教育课堂”建设,讲堂探索实践“聚光灯下的教育”理念。2021年起,讲堂联合元培学院、学生资助中心等校内单位及云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推出“大讲堂艺术实践课”。课程涵盖声乐、器乐、雕塑、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门类,邀请业内知名艺术家与专家授课,以艺术实践为重心,为青年学子提供艺术体验式教学。 “艺术零基础、学制一学期”,这吸引了众多热爱艺术却又不知如何靠近艺术的青年学子。以登台表演或公众展览作为结课考核,突破了单纯的艺术技艺传授的范畴,学生们得以持续感受美、创造美。 考古文博学院2023级博士生刘霄作为“轻松歌唱声乐实践课”的学员,切身感受到课程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课程结束后,同学们自主组建‘元声室内合唱团’,吸引更多人接触歌唱艺术。” “大讲堂艺术实践课”开课以来,每年平均近300名学子直接受益。通过“舞台”向“讲台”的转变,实现了让艺术从舞台走向课堂、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舞台的目标,也充分验证了艺术实践对于美育创新的无限可能。 文明互鉴 剧场式国际传播的多元张力 25年来,讲堂始终是北大人认识世界的窗口之一。从世界名团的现场演出,再到各类戏剧影像放映,北大师生得以体验世界不同文化风貌。各国大使、参赞等友好人士也多次成为讲堂座上宾。 2023年北大“国际战略年”期间,日本电影《铃芽之旅》受邀在讲堂举办中国首映礼,成为学校重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一件大事。2023年末西班牙穆尔西亚舞蹈团在讲堂开演,西班牙驻华大使馆公使观看演出并为北大文化交流点赞。2024年中法建交六十周年之际,北京大学·法国电影展在讲堂举办,法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出席。2024年末,日本指挥家西本智实为北大师生带来交响盛宴,日本驻华大使与师生共同见证中日两国通过音乐传递友谊的美好时刻。 “引进来”的同时也少不了“走出去”。2022年以来,讲堂已举办18场次艺术课堂,覆盖昆曲、越剧、曲剧、曲艺、芭蕾、民乐、戏剧等多种艺术门类,为国际学生提供了由浅及深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从欣赏舞台之美,到理解艺术之道,再到亲身艺术实践,讲堂持续深入和完善其在美育浸润中的重要角色。用艺术搭建文化交流桥梁,艺术家与北大师生共同诠释“艺术无国界”,迈出中外人文交流坚实的步伐。 25年来,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为学校美育教学、实践活动服务,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走进艺术场馆,将艺术场所打造成为浸润师生的重要阵地,以美育为突破点,强化“五育”并举,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了艺术场所的“北大样本”。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