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育视窗
2025-04-22 星期二
构建“创美”课程体系 培养美好生活创造者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第三小学重构儿童地方记忆育人实践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第三小学校90%以上的学生家庭来自外省市,面对儿童地方记忆模糊的隐忧与生源流动性的双重挑战,学校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与“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智慧深度融合,开辟了一条“文化寻根—实践创生—社会反哺”的育人路径。

  打造“创美”课程体系,以文化融合重构儿童地方记忆

  学校以“筑溪”为行动理念,“筑溪”即开辟溪谷,以“实践性”激活儿童对双福新区的具身感知,以“过程性”呵护思维生长的动态轨迹,以“悬念性”点燃儿童探索热情,以“系统性”联结政校家社的协同育人力量,引导儿童在地方记忆的创生中实现意义构建与多维交互,实现科学精神与核心素养的深度融合。

  一是构建“创美”课程群。在儿童生成地方记忆的“创美”课程框架下,学校在推动国家课程高质量落实、创新性落实的同时,构建三大课程群,即“源美”课程群、“和美”课程群、“臻美”课程群。“源美”课程群包括语文、数学、科学、党建、“行走的思政课”等基础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探寻地域文化根源,夯实文化基础,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美”课程群包括文化融合、职业与成长等特色化课程,旨在促进文化交流,强化地方记忆与社区联结;“臻美”课程群包括创想与设计、志愿与服务、“美娃俱乐部”等个性化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创造力,以个性化实践反哺社区文化创生,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创造幸福生活。通过三大课程群,以实现“价值引领—文化解码—实践创造—审美反哺”的生态循环。

  二是形成“创美”课程育人路径。学校组织儿童深入园区、企业感知双福脉络,激活育人合力;依托课程改革及教研模式创新,让地方文化在儿童生命中扎根、生长;在学生培养方面,创新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教师培养方面,打造“研—用—思”的教研模式,通过创新构建“大小课堂”协同教研模式,实现教学难点的精准突破与优质经验的积累运用。

  三是搭建“创美”课程育人平台。学校基于积极心理学与个人环境交互理论,构建支持系统,打造“导引+释放”阵地,创设具有情绪调节功能的心理交互空间。开发“学校+社会”的物理空间,与园区企业“创客工坊”联动,展现“创客工坊”的教育价值;激活“人力+物力”资源,将园区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创新政校家社联动机制,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协同育人机制。

  构建“五维联动”育人路径,推动政校家社协同育人

  学校联合班级家委会成员、企业代表、学区代表、街道部门和招生范围内3个社区居委会,形成“多方联动、资源破壁、角色重塑、记忆再生”的育人生态和“五维联动”育人路径。

  一方面,学校通过“福家共育”微课与家长联盟,搭建家校共育桥梁。例如,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家庭,开发辅助教案,帮助家长理解课程理念,缓解文化融入焦虑。另一方面,学校创新“四步教学法”(产生问题—了解任务—协作对话—意义建构)与“双福文化教研工作坊”,推动师生角色重构。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为课程开发者,近3年发表相关论文187篇,出版专著4本,课堂参与度显著提升。研究成果在多本核心期刊上发表,被引用次数达50余次。

  学校积淀了校园特色文化,形成了和谐的“创美”精神,推动育人工作高质量开展。一是儿童形成个体发展与社会融入的良性互动生态。儿童生活适应性与归属感提升,儿童学习差异化表现明显减弱,儿童心理韧性提升显著。例如,学生参加江津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协会组织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表现异常人数呈现逐年降低态势。二是实现了政校家社育人方式变革。通过“关联真实情境、关联亲力实践、关联完整过程、关联意义创造、关联多维交互、关联积极行动”的六维行动,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宝贵经验。三是实现“成己成人”的教育新样态。随迁子女家庭在学校的影响和帮助下稳定和谐,幸福美满。周边企业在学校的服务支撑下,大多数外地员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得到有力的保障,学校成为政社企身边的好学校。

  提升育人成效,实现个体成长与社会反哺教育新生态

  学校本着项目研究与双福新区发展同步,坚守“让儿童生成地方记忆”的初心,通过“一起来双福,筑梦双福”的教育实践,帮助“新双福人”在文化融合中重构地方记忆,实现“从双福成长,为双福奉献”的育人愿景,培养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30余个。学校多次受邀在教育研讨会上分享实践经验,成果在10个省市的13所学校得到推广运用。2023年,成果入选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

  (王平 裴艳艳 赵英男)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07构建“创美”课程体系 培养美好生活创造者 王平 裴艳艳 赵英男2025-04-22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第三小学重构儿童地方记忆育人实践 2 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