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管理人才的数据洞察力和行业创新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依托信息通信行业优势,紧扣数字时代人才需求,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确立了“精管理+强信息+善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定位,立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网企业快速发展,构建“管理+通信”的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十余年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检验,“红色基因(文化)、绿色基业(邮政)、蓝色基调(通信)”人才培养体系逐步确立,先后获批了4个国家一流专业,在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和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系列标志性成果,为华为、中国移动、中国邮政等企业培养了一批优秀毕业生,实现“电波传国讯,邮路达天下”的育人使命。 课程为基,学生为本,建构数实融合资源矩阵 学院依托邮电通信行业做专做精、面向信息化社会做大做强的大信息特色发展之路,紧跟教育数字化趋势,全面革新课程、教材、实验和平台,形成“行业特色+数智内核”的双轮驱动教学资源体系。在课程建设中依托智能工具开设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及社会实践等多种课程类型,打造了以8门国家一流课程引领、20余门在线开放课程为基的数字化课程体系。精准对接时代和行业需求,逐步打造通信和人工智能特色的数智融合课程群。迎合数字化教材趋势,学院在省级以上重点教材基础上开发数字化教材,同时精准对接中国通信发展管理实践,深耕通信行业案例,形成开放共享案例资源库。同时借助数据中台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动态更新与交互学习,推动教学资源的“教—学—管—用—评”教学资源的数智化转型。 学院着力通过实验和平台建设,实现理论与技术、实践的融合。依托已拥有的7个国家与省部级实验平台、4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江苏省高等学校经济管理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江苏省教育部门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全面覆盖ERP模拟、数据挖掘等综合性实验项目,强化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持续引入数据科学智能平台、大数据基础教育资源库等数智化教学平台,实现以虚拟仿真实验+智能平台生态为核心,对实验教学与资源管理生态的全面优化升级。 数智赋能,平台驱动,创新互动教学全息模式 学院以数智化技术全方位赋能教学活动,通过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在“培养模式设计、教学活动实施、教学组织建设”的体系中凸显数智化特色,构建了“数智导向、平台驱动、协作创新”的智慧教学新范式。以新文科建设为导向,在培养方案中引入数智化元素、在毕业要求中强调数智化能力、在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均设置数智化模块,从总体规划开始布局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融合前沿技术与实践教学,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聚焦社会对数据洞察和行业创新管理人才的旺盛需求,与人工智能、通信等专业合作开展如“人工智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双学士学位项目,开办如“数据科学与商务智能”等微专业,从而培养既掌握基础管理理论和实践技能,又具备扎实的ICT领域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围绕核心课、平台课持续开展资源建设,借助丰富的慕课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以及个性化和沉浸式学习体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促进知识内化和能力提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数字化素养,为行业特色的管理类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采购—开发—合作共建等多种方式围绕AI(人工智能)时代的数据洞察和创新能力建设实训体系,构建了一个由“互联网服务运营”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大数据管理应用实验平台、通信运营以及云计算与移动商务4个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和多个省级实验教学平台构成的多层次实训体系,为学生提供先进技术支撑的实验过程体验,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与国内电子信息类、工程类名校同专业校际协同,共建国家虚拟教研室,打破时空界限,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跨区域教师协作与资源共享,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效果。 “双师”共育,研学贯通,打造协同育人师资团队 学院构建“学术导师+产业导师”双轨协同育人机制。专任教师半数以上拥有信息通信与网络治理知识结构,30余位产业教授均来自华为、中兴等互联网及IT企业,形成“学科交叉、产教融通”的师资阵容,通过校企深度耦合实现教学科研能力双向跃升。年均开展产教融合研习营20余场;开发“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智能财务管理”等12门校企课程,年均完成500余课时“一课双师”实战教学;科研反哺教学,将参与的国际电联通信领域标准制定及产业发展规划等前沿课题成果转化为模块化教学案例。 依托“教学案例复盘—专家专项特训—竞赛实战打磨”三阶提升体系,学院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高水平赛事,形成“竞赛成果—教学案例—团队建设”转化链。近年来获评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创新团队,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竞赛奖9人次,入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工程项目25人次。 需求导向,产教联通,共建校企双向赋能机制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学院构建“以产助教—以教促研—以研兴产”良性循环的动力系统。集成行业内优质企业资源,创新实践平台,强化学生实操能力,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联合多家知名企业设立20余个实习实训基地,多年来持续为信息通信行业的龙头企业输送大量通信管理复合型人才。 秉持“三早理念”,引导学生早进科研项目、早进竞赛团队、早进实训基地。学院营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市场调查大赛”“电子商务三创赛”等国家学科竞赛氛围,实现学生规模化参赛和学科领域赛事的双覆盖。近5年,累计获得国奖78项,通过以赛促能激发学生创新活力。 实施产教融合举措。学院组织校企联合开发典型案例,入选国家案例库20余篇,其中2篇入选全国百优案例;紧扣产业需求,实验教学环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11个国家及省部级研究基地开展社会服务,助力产业升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黄卫东 王娟 翟丹妮 张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