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理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认真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新途径、新方法,激发党建创新活力,打造党建品牌“同心圆π”,提出“3.14∞”党建工作法,构建3个保障机制,实现1个目标,推进4个深度融合,促进党建与业务无限双促进、双提升,持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夯实基础 构建3个保障机制 数学与统计学院强化制度建设,完善组织体系,确保党建工作有序开展。一是构建党委领航机制,强化党委政治核心作用。修订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提高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以创建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为抓手,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创新开展“数说党建”“数苗星球”等活动。二是构建党支部领路机制,强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创建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为指引,规范组织设置、党员教育管理、组织生活开展等工作,筑牢团结师生的坚强组织堡垒。加强阵地建设,打造集党员学习、活动、交流于一体的活动室,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创建特色党建活动品牌。制定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创先争优和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三是构建党员领跑机制,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以党员教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带头投身教学改革,聚焦前沿问题,勇当科研攻关先锋。建立党员教师与青年教师“一对一”结对机制,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鼓励党员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实现党建与教学科研深融互促。 持续发力 推进4个深度融合 数学与统计学院不断创新“党建+”模式,深度探索党建与业务的有机融合,持续推进党建工作精细化与品牌化建设。一是推进党建融合队伍建设。优先引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团队精神的优秀人才,将师德师风纳入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等工作中,形成长效机制。坚持党建带团建,凝聚党团力量服务地方,学院团委获得共青团全国铁路春运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奖、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鱼跃龙门、秀出班行”扶贫支教团队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情暖春运”志愿服务项目获评江苏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2024年开展的“颂柏坡风骨,传志愿薪火”等4个项目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立项。二是推进党建融合科学研究。组建以党员教师为核心的跨学科、跨专业的科研团队,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引进外部科研资源,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提升教师整体实力和创新能力,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横向项目30余项,科研成果不断取得新突破。三是推进党建融合人才培养。深入调研行业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积极拓展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近年来,学院学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银、铜奖等多项大奖,人才培养成果丰硕。四是推进党建融合社会服务。依托江苏省统计科学研究基地,积极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统计数据分析、政策评估等项目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发挥经济统计学专业优势,积极参与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等项目,与当地企业共建“经济统计研究院”,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展现良好社会形象和责任担当,为专业建设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集思广益 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苏州师范专科学校的数理科,经过多年发展,已在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在新的历史阶段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学院开展以“抓基层、打基础、强落实、见实效”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聚焦学科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创新、科研水平提升、课程体系优化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激发师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系统梳理目前学院发展情况与目标的差距,明确发展方向,为实现学院内涵式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推出系列改革举措,推进学院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全面提升。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通过国家教育部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经济统计学专业获评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3门,出版江苏省重点教材3部,多名教师在国家教学竞赛中获奖。 未来,数学与统计学院将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学科体系建设,优化专业布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政校企合作,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陈智林 朱俊 仲云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