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小学创建于1963年。学校秉承和发扬“求是创新、笃行超越”的精神,在2002年率先推进小学集团化办学。23年来,先后有23所学校成为集团的一员,成功孵化了4个新的教育集团,现有成员校15所。回顾砂子塘教育集团化办学成长、成形、成熟三阶段发展历程,通过畅通“集而不团”堵点、打通“人才稀释”痛点、打造“一体共赢”亮点,形成了多法人联盟集团化办学新格局,实现了学校品牌扩优的“瓜熟蒂落”。 “理念共融”筑基石,畅通“集而不团”堵点。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合作共赢,一体发展”的共同愿景?集团认为,必须建立彼此共融的理念、高效运行的治理体系,以及能起到导向、诊断与激励作用的自评系统,夯实集团化办学的基础。 一是推动理念共融,筑牢精神基石。集团致力于构建品牌共同体、资源共同体、成长共同体,推动高起点品牌共享、一体发展。集团秉承“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以“生命”为原点,着眼于学生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三大维度,引领学生做文化有根、精神有魂、实践有能的优秀少年。各成员校在理解、认同、接纳集团文化理念的基础上,提炼学校核心价值理念,与核心校文化同根。二是健全治理体系,保障高效运行。集团出台了《砂子塘教育集团章程》,建立了相应的科学决策机制和高效执行机制、民主监督机制,确保各成员校内部管理和运行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三是建立自评系统,实现质量共进。集团通过共商的形式,制定了“2619”式多维评价体系,即聚焦集团教育教学资源的“均衡配置和扩优提质”两个核心目标,构建“文化管理融合度、优质资源共享度、教师发展增值度、学生发展多维度、办学特色适切度、师生社会满意度”六大维度,下设学生素质提升等19个二级评价指标。同时,通过共施评价过程、共用评价结果,形成了“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新知轮训”育名师,打通“人才稀释”痛点。集团始终把“人”放在第一位置,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办学核心,多举措培养名校长、名中层、名教师,着力解决集团化发展中的“人才稀释”问题。 一是以“半亩方塘”为基地,滋养名校长。集团以李臻名校长工作室为平台,以砂小“半亩方塘”为阵地,构建研修共同体。紧扣校长专业发展素养六大模块,采用“三聚焦,三走进”研修方式,即“聚焦办学理念,走进核心校;聚焦关键问题,走进成员校;聚焦教改前沿,走进先行校”,让校长们在爱与责任中成为学校发展的引领者。二是以“新知轮训”为桥梁,培养名中层。集团建立了以“新知轮训”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今,集团已有120多名教育骨干,是各校的中坚力量。三是以“梯度进阶”为载体,培育名教师。集团创建了各级名师工作室45个,同时针对教师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培养需求,设计了“启航—远航—领航”三级梯度的培养模式,实行进阶机制,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为集团化办学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优质共生”激活力,打造“一体共赢”亮点。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集团发展的根本。为此,集团积极推动课程共建、课堂共研、多元共育的合作共进机制,让集团化办学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动课程共建,实现美美与共。集团构建了“3S生命成长课程”体系,即:“source”,文化有根;“soul”,精神有魂;“skill”,实践有能。基本结构为“一系三群两型”,“一系”是指以滋养学生生命为目标的“3S生命成长课程”体系,“三群”是指“启智润心、启德修身、启行立命”三大课程群,“两型”是指三大课程群下的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各成员校则结合学校实际,或嫁接移植,或再生创新,开发了各具特色的子课程群,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二是推动课堂共研,提升教师素养。集团深度推进课堂改革,成立“跨界教研组”,共同研发“思辨课堂”教研工具,同时运用“AI课堂循证平台”,为课堂研讨提供“数据”支撑和全景视角,建立了优质教学资源库,共享优质教学设计、作业设计、活动设计。三是推动多元共育,激发学生活力。集团与湖南省内高校携手,共建少年科学院、少年文学院、少年艺术学院,为学生个性成长赋能。通过校校联动,协同开展“SZT英语夏令营”“学长有约”等活动,以大学长力量助力小学生成长。通过家校共育,成立“种子家长联盟”,构建“红绿蓝”研学课程,拓宽学生视野,形成研学品牌。以上举措打造了集团“一体共赢”新亮点,实现了“优质共生”。 展望未来,砂子塘教育集团将不断焕发学校发展内生动力,打造区域教育新生态,用心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小学党总支书记、砂子塘教育集团总校长 李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