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保障机制是高等院校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控制工作、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制机制,解决以往教学质量评价重“施教”轻“受教”、评价体系与建设体系相脱节、质量评价与质量改进无法形成闭环等问题,临沂大学在长期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中探索出适应应用型高校发展需要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制机制。 以学习成果为依据,构建“施教”与“受教”双向互动的质量评价体系 学校坚持“正向”评价和“静态”评价、“反向”评价和“动态”评价有机结合的评价机制,探索出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施教”评价与“受教”之间耦合的方法和路径,形成了“产出”评价全链条融入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是完善“成果导向”评价制度。临沂大学制定了《人才培养质量达成情况评价管理与实施办法》等制度文件,按照OBE理念,实施了考试考核制度改革,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考核制度,学业评价实现从“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的转变。围绕人才培养关键节点,健全了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培养目标3个层级的“达成情况”评价制度;在课程考核的基础上,围绕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强化表现性评价,实施了大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围绕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信息化平台和大数据技术为每名学生的学习成果“画像”,探索实施了增值评价。 二是构建“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临沂大学创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实施“双向综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改革,建立以学生学习成果为依据的教学质量反向评价制度,教学质量评价从以“教”为主的单向评价转向“教”与“学”并重的双向评价。通过信息化手段,健全了督导、同行专家、学生等多元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实施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一票否决制”,提高了课堂教学在质量评价中的“硬度”。 三是构建“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教学督导、教学检查、专项评估、学生信息员等措施,健全覆盖教学全过程的“教、管、学”一体化质量监督评价机制。在此基础上,临沂大学创新实施了“备听评审”制度,将教学质量监控的把关前置,通过备课、听课、评课、审课4个环节,形成涵盖教师、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诸要素的教学实施前的课程质量把关与准入制度。 以教学需要为根本,形成“评价”与“建设”双向互动的质量建设机制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从组织架构、评价制度、教学资源配置、管理服务等方面创新基于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质量建设方法路径,实现教学“评价”与“建设”之间的衔接互动,构建了基于评价结果的教学质量建设与资源配置体制机制。 一是创新成果导向评价应用制度。成果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目标。临沂大学在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建设中,将“学习成果”评价作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起点,将“产出导向”原则全方位融入教学建设与管理服务制度,通过教学管理文件的“废、改、立”等具体措施,重塑了资源配置机制,重构了教学管理服务、学生管理服务体系,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产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应用机制。例如,对教学条件的评价,在配置结果评价的基础上,增加了围绕学生学习的“配置过程”和资源条件的“使用效益”两项评价指标,有效解决了“产出导向”不精准及不系统问题。 二是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体制机制。学校以往的教学资源配置存在思维定式与路径依赖问题,资源配置主要依据教师、学生、学科专业等要素的静态数据进行测算,资源配置与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求之间匹配不够精准乃至脱钩断链。临沂大学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考试考核方式、教学管理服务等“软件”要素的基础上,把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学术支撑等“硬件”指标纳入课程要素体系,以课程为基本建设单位、以专业为基本建设平台、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基本依据,教学团队与学术团队一体化建设,形成“全要素”教学资源监测与配置机制,教学资源配置从以“教”为中心的“自上而下”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自下而上”模式。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健全“内部”与“外部”双向互动的质量改进机制 坚持以专业为单位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健全了以“三个达成”(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和“两个合理性”(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评价为基础的校内外“双循环”教学工作改进机制。 一是实现内部外部评价衔接互动。临沂大学破除质量评价“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壁垒,通过完善培养目标达成、课程体系合理性等评价制度及毕业生跟踪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健全了涵盖毕业生、用人单位、政府部门、行业专家等多元主体的评价制度;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协同育人平台,将“外部”评价因素融入办学治校及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学校“内部”评价与社会“外部”评价之间的无缝衔接,为质量改进提供完整依据。 二是畅通质量评价改进循环机制。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为基本依据,健全了以“三个达成”和“两个合理性”评价为基础的校内外“双循环”教学工作改进机制;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地方发展需求、行业发展态势等情况,主动对接社会人才需求,精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定期开展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学校将评价结果作为提高学校专业课程质量、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强化资源配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依据和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城校融通“三融育人”的指导原则,助推教学质量改进“内部循环”与“外部循环”的衔接互动,健全了“评价—改进—再评价—再改进”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闭环机制。 临沂大学始终秉持OBE理念,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健全了契合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需要的“全过程、全链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果,形成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质量建设一体化的保障机制,在推动专业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在山东省产生广泛影响,“临沂大学:基于OBE理念的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入选山东省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大典型案例。 (本文系2022年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基于产出导向的地方高校‘全过程、全链条’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2022133]阶段性成果) (赵光怀 李道勇)
|